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作家通过区分不同的读者类型,针对特定的阅读对象,使用相应的语言和叙事策略,为他们提供读物,从而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不仅考虑现实的读者,同时也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寻求认同。比如说,在文学出版、印刷、传播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作家们的作品在当世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古代的作者而言,他们的写作大多没有任何商业报酬,也很少现实的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只有对未来的读者加以想象,才能获得写作的基本动力。所谓的"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作家的写作也向未来敞开,当时不为人知,在后世却成为一代经典的作品,即便是在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比比皆是。所以说,文学本身就具有某种"待访"的性质:作家有点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建立岛屿的人,而读者则像是航海者和旅行者。作家之所以在孤寂中建立岛屿,当然是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的读者相遇。对于另一些作家来说,他们的目光也会投向过去。他们试图与那些早已不在人世的文学先辈们进行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与先驱者所确立的文学标准对话。当然,他们也是在跟自己内心的目标进行对话。每一个优秀的作家,心中都有一个隐秘而清晰的目标。读者和社会的认同、商业上成功是一回事,而能否接近和达到这个目标,则是另一回事。就中国文学而言,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人确立了古典文学的标准,而鲁迅先生则代表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和思想的新高度。也可以说,我们实际上面对着两个伟大的传统。我们置身于这两个传统之中,受到它们的护佑,分享它们的文学资源,向它们表达敬意,同时也在与它们进行对话,并尝试着作出新的文学变革。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写作,都是对传统的某种回应,即便是对传统的质疑和挑战,也是一种重要的回应。所以,严格地来说,文学写作中对读者的想象,既是一种向现实和未来读者寻求认同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再确认程。我认为,只有具备了过去、现实和未来开放性视野的创作,才称得上是一种开放的写作。(摘编自格非《文学在读者中寻求认同》)   问题:   (1)画线句"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中"认同"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如何理解文末所言的"开放的写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选项汇总,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
  • 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 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A、B、C项都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体现: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而不是促进能力的平均发展,故选择D。

  • [多选题]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
  • 解析: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基本原理与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某种职业技术知识;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增强体质,陶冶审美的情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从劳动技术教育的定义和内容上可以看出,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只是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之一。

  • [单选题]教学中大量的课堂气氛属于( )。
  • 一般型课堂气氛

  • 解析:教学中大量的课堂气氛属于一般型课堂气氛,它介于积极和消极之间,即课堂教学能正常进行,教学效果一般。故选择C。

  • [单选题]在我国,教师首次被列为"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文件是(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首次将教师列为"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故选择B。A项,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职业。C项,《教师资格条例》是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的,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单行法律。

  • [多选题]材料:   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14分)

  • [单选题]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   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
  • 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在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 [多选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歌唱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爵士音乐》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学生对爵士音乐接触比较少,对其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音乐的音乐特点(特别是即兴性),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1)对比听赏:管弦乐《北风吹》和爵士乐《北风吹》。 师:请大家分辨一下,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2)学生谈对音乐的理解。 (3)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说明:对比听赏可以反馈出学生经过学习后对爵士乐的理解,并自然导入课题) 二、交流与探讨 (一)学生的交流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手抄报、网页资料、课件及喜爱的音乐等),并互相交流。②由课代表主持,按组自选介绍的内容,并选出代表进行作业展示:爵士乐的起源,使用的乐器,发展与流派,演奏形式,风格与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 (二)学生分组展示并作介绍由于没有在介绍的内容上做硬性的规定,教师应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内容,及时、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 着重在以下三方面做适当引导、交流: (1)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空虚布鲁斯(1923年“布鲁斯女王”贝西?史密斯原版录音) ①学生根据派发的歌谱,随音乐哼唱,并模仿长号的吹奏。 ②学生谈感受:忧郁、悲伤;难唱、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 ③学唱一两句,体验黑人宣泄情感的方式。 ④引导学生对比哼唱课件展示的谱例,感受降三音、降七音的音乐色彩。 ⑤学生总结:“布鲁斯”的风格特点。 “枫叶”拉格泰姆(作者:“拉格泰姆之王”--司各特?乔普林) ①说出聆听的感受--适合跳舞的舞曲音乐。 ②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找出重音和基本节奏。 ③学唱主题音乐,帮助学生掌握拉格泰姆的节奏。 ④引导学生总结拉格泰姆的特点。 教师总结:布鲁斯的音调与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语汇。 (2)关于爵士乐的即兴性 ①让学生尝试解释爵士乐为什么被称为“灵魂音乐”?“陈述心灵本能的音乐”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否用一段音乐来说明? ②师:即兴演奏(演唱)是爵士音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表现出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爵士乐手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此这些无法准确记谱的美妙音乐,能用录音的方式被记载下来。有人说:“一张张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音乐史。” ③对比欣赏:“What a wonderful wold”两个不同的版本。 (3)关于爵士乐的发展流派 ①简单总结各流派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音乐流派的听辨。 ②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在爵士音乐的发展史中总有一个群体在推翻另一个群体,使爵士音乐在不断地否定、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使爵士音乐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说明:此环节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展示与介绍的情况,灵活、及时地做出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表达他们的学习成果,尊重其学习的过程) (三)爵士乐的艺术价值 (1)爵士交响乐的产生--《蓝色狂想曲》。 最大的价值在于:把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复习主题音乐并模仿乐器演奏哼唱。 (3)欣赏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百台钢琴演奏《蓝色狂想曲》的盛况。 (4)师:为什么美国要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演奏《蓝色狂想曲》?这说明了什么?回想一下,中国的2008年奥运会向世界人民献上了什么音乐呢? (说明:通过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思考与创作 (一)爵士乐在中国 (1)欣赏影片片段:中国在民国时期的舞厅中以爵士音乐作为背景的场面。 师:在这个影片片段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爵士乐在中国的看法。 (3)师:爵士乐对中国的影响由来已久。当这种由美国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服了白人之后,被舶到了东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 (4)欣赏:《蔷薇蔷薇处处开》师:由于历史的原因,爵士乐在很长的时间内,与颓废甚至反动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成了“靡靡之音”和腐朽生活的背景音乐。我们通过了解知道:爵士乐本是美国黑人创造的,是美国黑人情感的宣泄与流露,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心声;只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爵士音乐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但身处现代开放的中国,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接受外来的音乐文化,应以开放的心态来了解、学习多元的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视野。 (说明:结合中国的实际,让学生再次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导出本课的学习目的:学会用审视的眼光对待外来的音乐文化,体现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 (二)中国的爵士乐现状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爵士音乐已逐渐走进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故此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许多有关爵士乐的资料。 (1)欣赏:具有爵士音乐风格的中国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2)分析与交流师:这首由中国民歌改编的爵士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布鲁斯音调的和声、切分音的节奏以及演奏者即兴的技术发挥) (说明:再次归纳爵士乐的主要音乐特点,并为以下的即兴创作环节做铺垫) (三)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与表演;可做简单的旋律风格改编(教师稍做示范,并提供一定的范围),可为旋律配节奏的伴奏。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