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DE

右心房肥大 P波增宽或出现切迹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右心室肥大

题目:符合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是()。

解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特点是:①右心室肥大;②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③右心房肥大;④房内传导延缓:P波增宽或出现切迹;⑤可出现房性心律失常。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有关左心室射血分数(EF)的描述,错误的是()。
  • EF=SV/CO

  • 解析:射血分数是指每搏量(SV)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的百分比,而不是指每搏量(SV)占心排出量(CO)的百分此。静息状态下,正常人EF值应≥50%。

  • [单选题]判断动态心电图ST段是否偏移的参考点通常设置在()。
  • P-Q(P-R)段中点

  • 解析:动态心电图系统分析ST段是否偏移时,通常采用P-Q(P-R)段中点为参考点(等电位点),以J点后60~80ms为ST段偏移的测量点,由此来判断是否有ST段偏移,然后根据ST段偏移的斜率来判断是水平型压低还是下斜型压低。

  • [单选题]隔缘肉柱的作用是()。
  • 参与防止室壁过度扩张

  • 解析:右心室前乳头肌根部有一条连至室间隔下部的肌束,称为隔缘肉柱,参与防止室壁过度扩张。

  • [单选题]患者男性,38岁,头昏、胸闷。心电图如图3-14-10所示,应诊断为()。
  • 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

  • 解析: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是指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呈2:1下传时,PR间期交替延长或PR间期逐渐延长,然后出现连续2~3个P波下传受阻的现象。其产生机制是由于交界区存在双层不同程度和类型的阻滞区,其中一个为文氏型阻滞区,一个为2:1阻滞区。在房性或窦性冲动下传时,每隔1次)中动落入2:1阻滞区的绝对不应期内,而在文氏阻滞区内发生传导逐渐延迟,最后传导中断,造成连续的P波下传受阻。本例心电图可见PP间距相等,心率为115次/分,2:1房室传导阻滞中下传的PR间期逐渐延长,最后导致连续两个P波均不能下传。

  • [单选题]患者女性,40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电图如下图所示,提示()。
  • 双侧心房和双侧心室肥大

  • 解析: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率约90次/分。Ⅱ、aVF导联P波高尖,振幅>0.25mV;V1导联P波振幅的算术和>0.2mV,均提示右心房肥大。另外,Ⅰ、aVL、V5导联P波增宽伴切迹,提示左心房肥大。心电轴右偏>+90°,V1导联呈Rs型,V5导联S波加深,R+%>1.2mV,V1导联ST段压低及T波倒置,均为严重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本图V5导联RV1波振幅≥2·5mV(注意:图中V5导联记录电压减半),结合患者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史,提示还可能存在左心室肥大。

  • [多选题]下列疾病中出现二尖瓣型P波而诊断左心房肥大并不可靠的是()。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主动脉瓣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

  • 解析:上述疾病均可引起左心房负荷增加或房内传导异常,心电图可表现为二尖瓣型P波,但并不一定有左心房肥大。

  • [多选题]关于双腔起搏器周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心房除极后产生心室空白期,心室除极后产生心房空白期

    PVARP是指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包括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

    心房总不应期等于AV间期与PVARB之和

    通常起搏的AV间期大于感知的AV间期

  • 解析:AV间期+PVARP为心房总不应期,应小于基础起搏间期。

  • 推荐下载科目: 动态心电图题库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与鉴别题库 经食管心房调搏题库 体表心电图题库 心电学技术习题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