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专业人员
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故选择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
发展性取向
解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明确的表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故选择C。
[单选题]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重要依据,"四书"是指《大学》《孟子》《论语》和( )。
《中庸》
解析:"四书"是指《大学》《孟子》《论语》和《中庸》。
[多选题]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其实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而已。( )
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普及教育是国家对全体学龄儿童实施某种程度的普通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单选题]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称为( )。
知觉
解析: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而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故选择D。A选项,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不依赖于逻辑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B选项,统觉是指知觉内容和倾向蕴含着人们已有的经验、知识、兴趣、态度,因而不再限于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C选项,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单选题]王小二拿同学的文具盒,被同学发现后告诉了老师,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王小二,你这是第几次拿别人的东西了?王小二低着头回答:第九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方面入手对王小二进行教育。
道德意志
解析: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它表现为:在确定品德动机时,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在实践品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题干中,孩子第九次拿别人东西,且自己也知道不对,说明不是道德认知认知的问题,属于道德意志,故选择C。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