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男性患者,68岁,慢性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气短伴双下肢水肿5年,近一周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发热,查体:神志清楚,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两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水肿。血常规示:WBC11×109/1,中性粒细胞86%。
解析: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初步考虑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肺心病,肺功能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胸部X线除肺部基础疾病、急性肺部感染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出现右心室增厚、肺动脉干增大等表现,有助于肺心病的诊断。血气分析可明确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类型。 2.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肺功能表现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70%,FEV<80%预计值,主要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由于肺总量增加不及残气量增加明显,所以残气量/肺总量增加,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弥散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3.无创呼吸机应在吸氧状态下将面罩或接口器连接,先摆好位置和调节好头带的松紧,然后连接呼吸机管道。另一种方法是先用CPAP模式,在低压水平下连接,调整好位置后,再调节治疗的模式和参数。不能在较高的吸气压力参数下将呼吸机管道与面罩连接后再接到患者。 4.通气模式PSV和CPAP只有在患者有自主呼吸条件下才可选用。SIMV预设的指令呼吸在患者触发后给予,没有自主呼吸时按预设频率主动给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Ⅱ型呼吸衰竭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是()
保持缺O2对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
解析:当PaCO2逐渐增高时会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和麻醉效应,此时呼吸运动主要靠PaO2降低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得以维持。因此对这种患者进行氧疗时,如吸入高浓度氧,由于解除了低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可造成呼吸抑制,应注意避免。
[单选题]动脉导管未闭典型的心脏体征()。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单选题]诊断血胸最可靠的方法()。
胸腔穿刺
[单选题]女性,18岁,发热2周。体温38~39℃,伴刺激性干咳、咽痛。胸片示两肺下野按小叶分布的斑片状浸润影。血常规:WBC10×109/L。
解析:1.患者为青少年,以发热,刺激性干咳及咽痛为临床表现。影像学示以双肺下野为主,按小叶分布,考虑为支原体肺炎。2.血清支原体抗体有利于确诊支原体肺炎。3.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经系统抗感染治疗,完成一个疗程,症状好转,影像学炎症基本吸收则可以出院,无需抗感染至斑片影完全吸收。支原体抗体多在2~3周达高峰,并可持续3个月至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无需以其恢复为出院标准。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并存在较长时间,所以无需抗感染至咳嗽完全消失。
[多选题]患者王某,25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感染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4×109/L,N%78%。
解析:1.患者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炎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低热、乏力。应完善ESR,PPD实验,胸片,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查明确诊断。 2.胸片示左肺反抛物线形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肋膈角消失,提示胸腔积液,予胸穿抽液化验。 3.患者发热,血象白细胞高,化脓性胸膜炎可能性大。 4.治疗原则是抗感染和痰液引流,并予引流胸腔积液,促使肺复张及恢复肺功能等治疗。 5.感染多为革兰阳性球菌和大多数厌氧菌,除青霉素治疗外,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同时反复抽液或闭式引流。 6.抽液时可出现"胸膜反应",患者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发凉。治疗应立即停止抽浪,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7.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胸水草黄色或脓性,细胞数>10×10/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30g/L,pH<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