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男婴,孕40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3kg,娩出时Ap-gar评分4分,抢救10分钟后评9分。生后2小时出现凝视、哭声单调,继而全身抽搐,肌张力偏高,为控制惊厥,应首先采用()
解析:生后有窒息,以后惊厥,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止惊首选苯巴比妥钠,负荷量是20mg/kg,15~30分钟内静脉滴入。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为防新生儿感染,与新生儿接触时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
A.刷洗操作者双手B.穿隔离衣C.戴口罩D.给新生儿被接触处涂消毒剂E.不要用手接触新生儿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对预防感染各项措施的理解分析并找出重点,错答率较高,主要错选答案依次为B.穿隔离衣,C.戴口罩,D.给新生儿被接触处涂消毒剂。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皮肤黏膜屏障作用差,如皮肤薄嫩易损、通透性高、皮下毛细血管丰富、脐带脱落后残留开放伤口等,都使新生儿容易经皮肤黏膜获得外源性感染,这种感染多由护理人员的直接接触特别是未经洗刷干净的手部引起,故国际上通用的新生儿护理原则均强调手部清洁,即接触每个新生儿之前都必须仔细清洗双手,因为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洗浴、换尿布、喂奶给药等都是护理人员的手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做好这一防护措施是减少感染的关键。错答者最多选了B穿隔离衣,这是保持护理人员身体清洁的一项措施,但不如手部清洁重要,因护理时身体不一定要接触到新生儿,手却是必然的,而且新生儿出院后在家的日常护理也不可能让家人时时穿隔离衣作护理。戴口罩对于患呼吸道疾患的护理人员来说是必要的,可避免呼吸道感染原的传播,对大多数健康护理人员来说不必每次接触都戴口罩,除非在进行医疗操作如打针、换药时才用此项防护措施。给被接触处涂消毒剂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新生儿每天都要洗浴、换尿布、喂食,有些还要作肢体按摩、翻身拍背等治疗,护理人员会接触到全身的各个部位,根本不可能时时采用消毒剂涂抹这一可能引起中毒或皮肤黏膜损伤的措施。而D选项中"不要用手接触新生儿"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做到的。以上各点只要经过仔细思考均可加以排除而得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新生儿娩出有一次呼吸,有心跳,面色青紫,抢救首先应()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过程即抢救步骤顺序的理解运用,错答率较高,主要错选答案为A(拍打臀部,刺激呼吸),少部分人答了C(吸氧)。对此题分析应分两步:①判断窒息性质和情况;②复苏措施。注意题目中提示的"首先"。据此,分析重点首先是判断新生儿当时的情况,即Apgar评分。娩出时有一次呼吸,有心跳,面色青紫,为轻度窒息(青紫窒息)。复苏的ABCDE标准方案为:A.清理呼吸道,吸净黏液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循环和心排出量;D.药物治疗;E.评价。本例娩出时有一次呼吸后发生窒息,故关键是清理呼吸道,避免气管内的羊水、黏液或胎粪等阻塞气道,当发动呼吸时这些物质进入终末支气管和肺泡可引起严重的吸入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以至呼吸衰竭。因此要切中题目的"首先"处理步骤,"拍打臀部,刺激呼吸"应在清理呼吸道之后进行。当刺激呼吸无效时可给氧,人工呼吸,继而才考虑使用药物。错答者未明确保持气道通畅在复苏中的重要性。
[单选题]金葡菌肺炎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首先应考虑()
脓气胸
解析:脓气胸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加剧,剧烈咳嗽,烦躁不安,面色发绀。
[单选题]4个月男婴。混合喂养,腹泻2个月,大便5~6次/天,稀或糊便,无脓血,食欲好。面部湿疹,体重5.8kg。最可能的诊断是()
生理性腹泻
解析:患儿一般情况好,无感染中毒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支持生理性腹泻。考点提示: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2月为慢性腹泻。
[单选题]关于小儿腹泻的易感因素,描述错误的是()
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没有拮抗作用
解析:小儿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对食物的耐受力差;②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因此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另外,小儿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表现为:①胃内酸度低,而且婴儿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减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肠道内感染不是导致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
[单选题]女孩,1岁,查血T4↓TSH↑,应用L-甲状腺素钠治疗,剂量为每日50μg。近几天患儿烦躁不安、多汗、腹泻,此时应()
减少剂量
解析:先天性甲低治疗过程中,烦躁不安、多汗、消瘦、腹痛和腹泻均为甲状腺素用量过大,应予减少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