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心其华在
  • 正确答案 :A
  • 解析: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 [单选题]根据《素问·痹论》所述,以疼痛剧烈,固定不移为特点的痹证是
  • 正确答案 :C
  • 痛痹


  • [单选题]厥阴病的提纲证不包括
  • 正确答案 :C
  • 厥逆


  • [单选题]原文“大病差后,劳复者”,用下列何方治疗
  • 正确答案 :E
  • 枳实栀子豉汤


  •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 正确答案 :D
  • 小便利否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患者,疮疡溃久难敛,脓水清稀,皮面色淡,气短乏力,舌淡脉细弱,治疗宜首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内蒙古的黄芪


  • [单选题]下列炮制方法的目的,不属降低毒副作用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延胡索醋制

  • 解析:炮制目的: 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 [单选题]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 正确答案 :A
  • 人参与藜芦

  • 解析:十八反 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诸参(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京三棱, 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 [单选题]为增强活血祛瘀药的功效常配伍哪类药物同用
  • 正确答案 :B
  • 理气药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汗法范畴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普济清毒饮


  • [单选题]触按疮疡局部,肿处烙手而压痛者,病属
  • 正确答案 :B
  • 实热证


  • [单选题]正常人背部第1、2胸椎附近可听及的呼吸音是
  • 正确答案 :C
  • 支气管呼吸音


  • [单选题]下列哪一因素不影响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
  • 正确答案 :D
  • 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 [单选题]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中点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B
  • 安眠


  • [单选题]平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的角度为
  • 正确答案 :A
  • 15°

  • 解析: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

  •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面痛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 面痛好发于男性

  • 解析:面痛 【病因病机】 面痛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外伤或情志不调,或久病成瘀,使气血瘀滞。上述因素皆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产生面痛。 【辨证】 主症 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 眼额部痛,主要属足太阳、手少阳经病证,为三叉神经第1支即眼支痛。上颌部、下颌部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上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2支即上颌支痛;下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3支即下颌支痛。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内科学(中级)[代码:315]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9] 推拿按摩学(中级)[代码:349]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9]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肾内科学(中级)[代码:307] 血液病学(中级)[代码:310]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中级)[代码:313] 妇幼保健(中级)[代码:364]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