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D、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为165元
题目:本月实际产量40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生产能量为500件(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3/2=1.5(元/小时)(1)二因素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424-1000×1.5=-76(元)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1.5-400×2×1.5=1500-1200=300(元)(2)三因素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424-1000×1.5=-76(元)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000-890)×1.5=110×1.5=165(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90-400×2)×1.5=90×1.5=135(元)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为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耗用6千克直接材料,每千克材料的标准价格为0.5元。则()。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为125元
C、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为1200元
解析: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00×6×0.5=1200(元),直接材料用量差异=(2500-400×6)×0.5=50(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500×(0.55-0.5)=125(元)
[单选题]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材料价格差异
解析: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不应由耗用材料的生产部门负责,而应由采购部门对其做出说明。
[多选题]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有()。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正常标准成本从数额上看,它应当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
解析: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都是由于工时利用方面的有关原因形成的,所以选项A正确;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难以避免的损耗,所以大于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应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以体现激励性,所以选项B正确;标准成本制度不仅可以用于制造类企业,也可以用于服务类企业,所以选项C错误;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所以选项D错误。
[多选题]在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时,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为()。
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解析: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法包括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按照二因素分析法,可以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解为两个差异: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按照三因素分析法,可以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解为三个差异: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