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题目: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系和选材原则的是:
解析:【答案】C。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26年的史实,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B项和D项的事迹不符合写作年代和选材原则。而作为编年体的《资治通鉴》不可能出现单篇的汉武帝生平,因此A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相邻的4个车位中停放了4辆不同的车,现将所有车开出后再重新停入这4个车位,要求所有车都不得停在原来的车位中,则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停放方式?
9
解析:【答案】A。解析:方法一:假设l号车停在2号车位,若2号车停在1号位只有l种方式,若2号车不停在1号位,则2号车有两种停放方式,对应的3、4号车都只有一种方式。所以共有3种停放方式。同理.1号车停在3、4号车位也各有3种方式,所以总的方式数为3x3=9种。 方法二:错位重排问题,可以直接由错位重排公式Dn=(n一1)(Dn-1+Dn-2),(D1=0,D2=1)计算得到。
[单选题]1,1,6,1,11,6,71,( )
421
解析:第一项×第二项±5=第三项,1×1+5=6,1×6-5=1,6×1+5=11,1×11-5=6,11×6+5=71,6×71-5=(421)。
[单选题]文化“必定有异” “文明“难免有异”;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 这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所以,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文明的趋向,却是“求同”。因为文明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而只有人类的共同价值,才最有价值。由此可见,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 根据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求同”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
解析:由“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可知,“求同存异”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A项只说了“求同”。不全面。因此A项错误,当选。
[单选题]任何公司都是“__________人”,如果不用严格守法就会轻松获利,那么其就没有任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守法的典范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环境__________的结果。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天使和魔鬼的角色是很容易转变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理性 塑造
解析:第一空中,由“如果不用严格守法就会轻松获利,那么其就没有任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知.这里说的是公司作为经济主体的趋利性。与之相关的经济学概念为“理性人”或“经济人”,排除B、D。第二空中,与“典范”搭配,“塑造”更贴切。本题答案为A。
[单选题]科学家在地面实验室的实验表明,一些小分子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可以生成氨基酸。光谱分析表明,星际空间存在着这样的小分子物质。科学家还利用卫星进行了有关实验,这样的小分子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生成了氨基酸等大分子。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彗星在空间运行时会吸附上这些大分子;而且,由于彗星结构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更容易产生类生命物质,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但不能自我复制。据此,有的科学家推测: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地球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 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进行以上推测的直接根据的是( )。
彗星在空间运行时,有可能吸附上氨基酸
解析:科学家推测的内容是生命之源可能来自彗星,故最有可能推出这一结论的直接根据应该涉及彗星和生命之源相遇的事实或可能性,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B项。D项表述不符合文意,属于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