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题目:教师讲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准备列举其他直抒胸臆的诗句,以供学生认识“直抒胸臆”这种表达方式。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解析:A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借景抒情,其他诗句都是直抒胸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教师在教授蒲松龄《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一句时,提到词类活用的现象,请学生搜集并积累此类词语或句子。以下适合积累的是()。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解析:A项,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簸箕(运)。B项,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C项,腰:名词用作动词,腰间佩戴。D项,交通:古今异义词,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从事运输的行业或各种运输手段的总称。
[单选题]在诗歌鉴赏课上,教师讲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下列不属于诗歌常用表达方式的一项是()。
说明
解析: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故选择D项。
[单选题]学习完《藤野先生》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以下学生给出的答案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竞没有说。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学生丁:⑤⑥句也用了比喻
解析:⑤句作者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字”活化为“人”;⑥句虽然有比喻词“似乎”,但却不是比喻句。故学生丁说法错误,当选。
[单选题]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语句表达上经常存在歧义现象,为了让学生学会准确表达,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存在歧义的句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国人在国外的一些举动,往往会被放大,极易引来全社会的严厉声讨,而最多的声讨理由就是“丢了中国的脸”。
解析:A项有歧义,“吉林与辽宁的东部”既可理解为两省的东部,也可理解为辽宁一个省的东部。C项句子存在歧义,“200个”既可理解为修饰“中国人”,也可理解为修饰“字”。D项代词“她”指代不明导致歧义。“她”既可指母亲,也可指女儿。B项不存在歧义问题,故当选。
[单选题]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如比喻句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等等
解析:“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单选题]教学《木兰诗》时,教师提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出现了互文现象,为加深同学们对这一文言现象的认识,举出几个例子,以下哪一项不适合作为互文的例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互文”是古汉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让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二者各举一边以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才能现出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D项是对偶,没有互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