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   一位母亲问5岁的女儿:"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没带水,又没带钱,只带了两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呢?"女儿歪着头想了想:"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此时那位母亲多么失望。她本想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话将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摸着孩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女儿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根据所给材料自定立意作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写。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解析:【解析】写作思路:   (1)题目立意由阅读文得出,主题应为"宽容",因为材料中说母亲对于孩子的行为没有直接进行批评,最后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2)可以写议论文,从宽容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这个角度去写,或者写宽容教育的具体事例和操作方式。选择较为灵活,没有固定的套路。   (3)扩充稳重的论据方面较难把握,建议可以搜集相应论据。   (4)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就比较多了,类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都可以用在作文中进行写作。   (一)评分标准:   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宽容教育的意义""宽容教育的作用""宽容教育的具体事例"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宽容的作用""宽容的好处"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   三等(24-12)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   (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 俄国

  • 解析:沙皇俄国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择C。

  • [单选题]"语知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量力性原则

  • 解析: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因此,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调整教学难度。故选择C。A选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B选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出自《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选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启发最早出自孔子《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多选题]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这是( )。
  • 马赫带现象

    同时对比

    感觉对比

  • 解析: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也是感觉对比。

  • [单选题]德育过程中存在着诸种矛盾。这些矛盾至少有三个层次,下列属于第一层次矛盾的是( )。
  • 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矛盾

  • 解析: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些矛盾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如果依据矛盾存在于作用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第二层次是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第三层次是德育过程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的矛盾。故选择B。

  • [多选题]材料:   上课铃响,某班主任准备上课,发现班里几个在课间踢足球的学生衣冠不整的跑进来。当众大声斥责到:"XX,你是体育委员,这头带的很好,请欣赏一下尊荣,那德行!"不料,学生不服气的嘀咕了一声。老师问:"我说错了吗?"学生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什么叫那德行?老师怎么骂人!"学生的反应让老师大为难堪,为了保住面子,老师放慢语速,加重语气说:"今天你违反了中学生行为规范中不得和老师顶嘴这一条,今天你带的什么头,扮演的什么角色?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然后不容分辩,又把其他几个同学训斥一通后宣布上课。   问题:谈谈你的认识,并对该班主任提出事后处理的建议。(18分)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