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思胜
  • 正确答案 :D
  • 解析:思为脾之志,脾属土,土克水,肾属水,肾之志为恐,故思胜恐。故本题答案选D。

  • [单选题]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 )
  • 正确答案 :D
  • 形体之肥瘦

  • 解析:中医观察体型,主要观察形体之肥瘦长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差异等。其中尤以肥瘦最有代表性。

  • [单选题]"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思主要是指
  • 正确答案 :C
  • 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

  • 解析: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故《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脏腑功能低下或亢进,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调,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发生疾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口问》说:"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灵枢·百病始生》也说:"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以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面色青主病的是
  • 正确答案 :D
  • 湿热

  • 解析:面色青可主肝病、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黄色主脾虚、湿证。故选D

  • [单选题]胃热患者,其口气为
  • 正确答案 :C
  • 臭秽

  • 解析:口气臭秽者多属胃热;奇臭者属牙疳,腐臭者属内有溃腐脓疡。

  • [单选题]患者,男,30岁。发热、烦躁、口渴、苔黄,诊脉洪大,应首选的是
  • 正确答案 :E
  • 甘寒药

  • 解析:本案为温热病热入气分,并有伤津之证,治疗原则为清热生津。虽寒能清热,但苦燥、咸软、辛散、酸收,均非本证所宜,综合分析药物的作用,甘寒药物既能清热又能生津。

  • [单选题]具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莲子

  • 解析: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 [单选题]对于内伤头痛的治疗,实证者应( )
  • 正确答案 :B
  • 平肝、化痰、行瘀


  • [单选题]患者,女,37岁。患者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胸闷纳差,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 :D
  • 痰饮内阻

  • 解析:脾不运化,痰饮内停,胃气上逆则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水饮上犯,清阳之气不展则头眩;水饮凌心则心悸;苔白腻,脉滑为痰饮停留之征。故诊断为呕吐痰饮内阻证。

  • [单选题]发相当于西医的
  • 正确答案 :C
  • 急性蜂窝织炎

  • 解析:发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相当于急性蜂窝织炎。

  • [单选题]对于传染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正确答案 :A
  • 病原治疗即合理恰当地应用抗生素

  • 解析:传染病的治疗是治疗与预防相结合一经确诊就应早期彻底治疗。

  • [单选题]下列有关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E
  • 呼吸节律整齐


  • [单选题]流感的潜伏期通常是( )
  • 正确答案 :B
  • 1~3日


  • [单选题]学生甲从医学院口腔专业99年6月毕业,因对所分配单位不满意,便在7月28日向当地区卫生局申请个体行医,当即答复不准。未准该申请是因为甲应
  • 正确答案 :A
  • 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

  • 解析:申请个体行医,应按规定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

  • [单选题]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在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多少日内出具医疗事故鉴定书
  • 正确答案 :E
  • 45日

  • 解析: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 [单选题]患者产后发热恶寒,连续2天至38℃以上,腹痛拒按,恶露量多,色暗紫,气臭秽,烦躁口渴,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其首选治疗方是
  • 正确答案 :A
  • 解毒活血汤

  • 解析:产后发热恶寒,恶露是伴随症状,根据兼证舌脉属于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治以解毒活血汤。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公卫执业医师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