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正确答案 :C
  • 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 解析:由按人口“一律平分”到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看出,这样做是要推动生产的发展,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C项正确。

  • [单选题]邓小平说:“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为此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正确答案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解析:“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给农民生产自主权.根据教材说明,采取的首要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他的不是首要措施。

  • [单选题]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
  • 正确答案 :B
  • 观看悲剧《窦娥冤》的演出

  • 解析:《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故本题选B。

  • [单选题]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正确答案 :C
  • 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海洋时代的要求

  • 解析: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不计经济成本的政治活动,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诸国的联系,因此耗费了巨大的财力,随着封建国力的衰落,这样的活动必然会结束。所以从根本上说,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促使中国走向海洋时代,开辟远洋贸易。故本题选C。

  • [单选题]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其表现是()。
  • 正确答案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9月开幕,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故本题选C。

  • [单选题]《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正确答案 :B
  • 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 解析:分析题于“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提出了促进商业流通的办法,而“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是材料的落脚点,即商业流通了,国家就会有求必得,说明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所以答案为B项。

  • [单选题]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财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宝不可窃,命不可攘。……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一扰之,而财不可胜用矣。”下列与唐甄思想相似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D
  • 自由主义

  • 解析:题干材料认为:“财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财用是生民之命、国家之宝,因此立国之道唯在富民。“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一扰之,而财不可胜用矣。”唐甄提出顺其自然,统治者不予干预,发展多种生产的富民主张。这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有相似之处,故选D项。A项、B项都主张调控、干预经济,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中唐甄并没有提出建立福利制度的主张,故C项也可排除。

  • [单选题]《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 正确答案 :B
  • 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故选 B项。

  • [单选题]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 正确答案 :D
  • 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 解析:安土重迁的观念不分南北,排除A项;北宋的政治中心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不在南方,排除B项;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经过一百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北宋时期经济重新超过了唐代,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故选D项。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中国史题库 世界史题库 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题库 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题库 初级中学历史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