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K+的浓度
题目: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大多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只有下列哪种例外()。
解析: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大多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如红细胞的活力、血小板活性、红细胞携氧能力、pH,而钾离子浓度随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升高。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输血的同时输注低渗性液体易发生()
溶血反应
解析:提醒考生输血时不能与其他液体混合输注,除外等渗生理盐水。
[单选题]输血反应不包括()。
血液中毒
[单选题]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有效预防的输血不良反应是()。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解析: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之一是免疫性,即输血的患者血浆内含抗白细胞抗体,和输入血液中的白细胞发生反应,刺激产生和释放内源性热源物质,或通过补体和巨噬细胞发生反应释放内源性热源物质。主要的内源性热源物质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因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残留白细胞少于5×10可预防大多数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
[单选题]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是()。
致热原
解析:输血后发热应警惕溶血,若不是溶血,最常见原因为致热原所致发热,污染少见。
[单选题]关于输血技术和注意的问题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我国目前的抗凝血最长保存14天
解析:我国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CPD)和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ACD)。在2℃~8℃环境下,这两者的抗凝血可保存21天,如果在CPD中加入腺苷,保存期可延长至35天。
[单选题]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输入几毫升全血后即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
[单选题]输血同时输入低渗液体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