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牵连观念
题目:E.Bleuler描述的4A症状不包括哪一项()
解析:E.Bleuler认为,"4A"症状,即联想障碍(abnormalassociation)、情感淡漠(apathy)、矛盾意向(ambivalence)及内向性(autisticbehaviorandthinking)是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妄想是()
D.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
[多选题]下列哪些情感障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诊断有重要价值()
A.情感淡漠
D.情感不协调
[多选题]与精神分裂症预后相关的因素有()
A.早期发现
B.早期治疗
C.维持治疗
D.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单选题]女性,43岁,已婚,公务员。近5年来,坚信本单位同部门的两个同事嫉妒自己能力强,因此采取多种方式来恶意陷害、诬陷自己,因此搜集了很多所谓的证据、多次向领导反映、向法院诉讼,家人、朋友解释劝说都无法阻止其上诉。患者一直坚持工作,与其他大多数同事尚能正常交往。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妄想性障碍
解析: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disorders)是指一组病因未明,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病程演进较慢,妄想范围相对固定、不泛化。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疾病。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多为已婚和有职业者。
[单选题]有关利培酮的副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可引起QT间期延长
解析:利培酮EPS副反应与剂量相关,小剂量时EPS发生率低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率低。也可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可引起QT间期延长。
[单选题]患者男,35岁,工人。诊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五年内住院三次。每次发作,出现躁狂表现和精神病性症状,甚至有暴力倾向。此次急性发作思维奔逸、夸大妄想、被控制妄想、思维被广播、持续性的听幻觉(幻觉内容与情绪无关)、活动量大、睡眠需要减少。入院后,患者表现易激惹,频频攻击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并且有自伤行为,因此被约束隔离。对于此患者,以下哪项治疗最合适()
电抽搐治疗
解析:电抽搐治疗对“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有效,当需要快速见效时(危险处境)或对其他治疗措施无效时可采用。此患者处在急性发作期,且有攻击、自伤表现,为快速控制患者症状,可以首选ECT治疗。当然,也需要在症状有所控制后或同时合并情绪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单选题]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比较,以下错误的是()
对认知症状的改善,两种药物差不多
解析: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受体作用以D为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受体作用涉及5HT受体和D受体,其作用的靶症状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广。一般认为,对认知症状的改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差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EPS反应较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明显。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有效剂量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一般要小。
[单选题]患者女,22岁,总经理助理。因兴奋话多,疑人害,行为紊乱1周入院。1周前因工作上的疏忽被总经理批评,之后出现兴奋话多,怀疑同事害她,因此不停地给同事打电话质问为什么要害她,乱发短信给单位的同事,同事收到短信后觉得患者莫名其妙。入院后治疗10天,患者不再怀疑别人要害她,但仍表现话多,活动多,纠缠医生,见人就打招呼。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躁狂发作
解析:根据病史材料,该患者有兴奋话多,被害妄想,行为紊乱,但在治疗10天后,被害症状消失,保留话多,活动多,纠缠医生等兴奋的表现,提示该患者有躁狂发作。尽管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如被害妄想,但它并不是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的特征性症状,在躁狂发作时,同样也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可出现与心境相协调的幻觉及妄想,如言语性幻听和夸大妄想,甚至被害妄想,但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并不长,且妄想并不荒谬,显然根据题干的信息尚不足以作出分裂样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而躁狂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可询问患者的情感症状及思维症状,寻找证据来支持该诊断。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是要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且符合症状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状与情感性精神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至少两周以上,并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较接近,显然该患者不符合上述标准,因此不足以作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
[单选题]患者女,20岁。反复出现情绪不稳定2年半。患者在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不稳定,有一段时间自觉精力下降,话少,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悲观,失眠,不愿与人交往,有一段时间自觉精力增加,活动增多,自我感觉很好,思维灵敏,比平时更善言辞,与别人相处时更合群,过分乐观,睡眠需要减少,上述情况反复出现,心境完全正常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