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30

题目:夏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的处分不公平。依据《教师法》,他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述的( )日内,做出处理。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故选择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论断属于( )。
  • 心理起源论

  • 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 [单选题]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应。
  • 不平衡性

  •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时期是不同的。题目中所描述的正是第一个方面。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给我们启示是要循序渐进。阶段性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个阶段具有独特的特点、任务和特征,从而去区别于其他阶段。教育启示是要根据年龄特征,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个别差异性指的个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教育启示是因材施教。

  • [单选题]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 制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解析:A、B、C项属于制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 [单选题]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 质性研究法

  • 解析:质性研究也称为"实地研究法"或"参与观察法",它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质性研究最早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它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归纳的、描述的、现场参与的研究方法。

  • [多选题]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主要表现有( )。
  • 递进关系

    互补关系

    转换关系

  • 解析: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转换关系、递进关系和互补关系。

  • [单选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 )。
  • 教师

  • 解析:校本课程指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其开发主体与核心是教师。

  • [单选题]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 )。
  • 气质

  • 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