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
  • 正确答案 :C
  • 心室颤动

  • 解析:各器官系统的病变严重时均可能发生心搏骤停。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前者占绝大多数;心源性主要为:冠状动脉痉挛、严重心肌病变、心肌电活动紊乱、大血管病变、瓣膜性心脏病、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心血管突发事件、其他突发心血事件(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桥、心脏肿瘤及其他不明原因)。其引发类型根据心电图改变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心室颤动(最常见约占80%)、心室停搏、心电机械分离。

  • [单选题]全脑停循环后的血流灌注分为3个阶段为()
  • 正确答案 :A
  • 无血流灌注期、脑充血期、低灌注期

  • 解析:全脑停循环后的血流灌注分为无血流灌注期(心脏停搏时完全无血流灌注,停搏超过5分钟,即使血流恢复,仍存在血流灌注障碍)、充血期(时间短暂,约持续30分钟左右)、低灌注期(可为全脑性,也可为多灶性,持续较长时间)3个阶段。

  • [单选题]脑保护策略作用机制包括()
  • 正确答案 :E
  • 以上都是

  • 解析:脑保护策略作用机制包括降低细胞缺氧兴奋性毒性、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建立侧支循环、抑制细胞凋亡。

  • [单选题]患者男性,82岁,原有冠心病,胸闷1小时,就诊时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为明确诊断合理的检查是()
  • 正确答案 :B
  • 心电图

  • 解析: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室性心律紊乱,因此,心电图检查最为合理。

  • [单选题]临床上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脑缺血4~6分钟后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病变,究其原因主要与脑再灌缺失有关,其再灌注缺乏的原因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E
  • 以上都不正确

  • 解析:发生脑缺血4~6分钟后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损害主要与脑再灌注缺失有关,主要环节包括血,脑屏障的破坏,脑血管内微小物质沉积及脑缺氧改变,钙代谢失调以及颅内压增高。故答案选择E。

  • [单选题]女性,56岁,心肺复苏后15年,深昏迷,呼之不应,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头眼反射消失、前庭反射消失、咳嗽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存在,脑电图示beta波;四肢肌力、肌张力0级。诊断为()
  • 正确答案 :B
  • 植物生存状态

  • 解析:脑死亡判定:(1)临床判定:①深昏迷;②脑干反射全部消失;③无自主呼吸,以上3个条件必须具备。(2)确认试验:①脑电图呈电静息;②经颅多普勒超声无脑血流灌注现象;⑧体感诱发电位P36以上波形消失,以上3项必须有1项阳性。

  • [单选题]导致胰源性猝死的原因()
  • 正确答案 :D
  • 暴发性重症胰腺炎

  • 解析:1.心室颤动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2.张力性气胸是导致肺源性猝死的原因。3.脑出血是导致脑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4.暴发性重症胰腺炎是导致胰源性猝死的原因。5.高血钾是导致胰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

  • [单选题]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是()
  • 正确答案 :A
  • 心肺复苏

  • 解析:1.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是心肺复苏。2.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尤其是脑保护措施及脑复苏措施是心肺脑复苏。3.通过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作用的是胸外按压原理。4.使用全部心肌同时除极化,终止异位兴奋灶及折返,所有心肌细胞处于不应期,从而使窦房结能够重新主导心脏节律,恢复窦性心律是电除颤的原理。5.目前脑复苏的治疗原则包括加强呼吸、循环支持,调节内环境和代谢紊乱,保证脑的血供和氧供,降低脑细胞代谢,减轻脑水肿,控制颅内压。

  • [单选题]患者清醒,可在特定环境中部分时间工作或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可能存在偏瘫、癫癎发作、共济失调、构音困难、语言障碍或永久性记忆或心理改变。此属于()
  • 正确答案 :B
  • GPS-2级

  • 解析:1.GPS-1级。2.GPS-2级3.GPS-3级。4.GPS-4级。5.GPS-5级。

  • [单选题]患者俯头或仰头时双眼与头的动作呈反方向上下垂直运动,此反射消失提示为间脑-中脑平面受累为()
  • 正确答案 :C
  • 垂直性前庭反射(VOVR)

  • 解析:5.11~15题主要考脑干反射其中5个反射消失的临床意义,为熟记题。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常见重症的病因、病理生理题库 妇产科常见重症的处理题库 呼吸衰竭题库 内环境紊乱题库 危重病病情评价与预后预测题库 心肺脑复苏题库 营养支持题库 大咯血题库 脏器监测与支持题库 高血压危象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