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中和致龋菌所产生的酸

题目:患儿,男性,5岁。上颌乳中切牙邻接面浅龋,拟用氟化物进行浅龋治疗,其主要作用机制不包括()

解析:常用的氟化物主要通过氟和银离子起到药物作用,包括与釉质的羟磷灰石作用,生成氟磷灰石增加抗酸性,形成氟化钙促进再矿化;与有机质中蛋白结合,杀菌或抑菌;凝固有机质堵塞牙本质小管;抑制菌斑形成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替牙期乳牙根吸收属于()
  • 生理性吸收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乳牙拔出适应证()
  • Ⅱ度松动的牙齿


  • [单选题]替牙期儿童的年龄段为()
  • 6~12岁

  • 解析:替牙期的年龄从第一颗恒牙萌出起,即第一颗下颌恒中切牙从6岁萌出起,到乳牙完全脱落,第二恒磨牙萌出截止,口内既存在未脱落的乳牙,又存在新萌出的恒牙,所以替牙期的年龄是从6岁到12岁,所以此题选E。考点:替牙期的年龄

  • [单选题]儿童第一恒磨牙因龋坏严重需拔牙的最佳时间为()
  • 8~9岁

  • 解析:试题难度:难,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年轻恒牙龋病的治疗特点。第一恒磨牙是龋齿最好发牙齿,因龋损破坏严重需拔牙的最佳时间是8~9岁。因为这个时期第二恒磨牙尚未萌出,牙冠虽已形成而牙根尚未形成,牙胚位于第一恒磨牙颈线以下,是拔除龋损破坏严重的第一恒磨牙,让第二恒磨牙移位替代第一恒磨牙的最佳时机。过早地拔除第一恒磨牙,对颌的第一恒磨牙可能在第二恒磨牙未移位之前出现下垂或过长而阻碍第二恒磨牙的移位,而且X线片检查时尚不能见到第三恒磨牙的牙胚影像;过晚则因第二恒磨牙牙根已大部形成而不易移位替代第一恒磨牙。在临床上应拍摄X线片检查第二恒磨牙具体的发育情况及是否有第三恒磨牙牙胚而做具体决定。

  • [单选题]患儿,女,6岁。残冠,探无反应,叩(±),唇侧牙龈瘘道,松动Ⅱ°,X线片示发育正常。临床治疗宜选择()
  • 拔除

  • 解析:乳牙拔除的适应证包括破坏严重的残冠、残根;根尖周炎松动明显的乳牙;近生理性替换时的乳牙,根管感染,牙根吸收。因此,答案选择E。

  • [单选题]儿童在几岁时龋病多发于乳磨牙面的窝沟()
  • 3~4

  • 解析:各年龄阶段乳牙龋病的发生部位有明显特点。1~2岁时,主要发于上颌乳前牙的唇面和邻面;3~4岁时,多发于乳磨牙面的窝沟;4~5岁时,好发于乳磨牙的邻面。

  • 推荐下载科目: 基础知识题库 医学伦理学题库 口腔组织病理学题库 口腔粘膜病学题库 牙体牙髓病学题库 临床医学题库 口腔材料学题库 医学伦理学题库 口腔解剖生理学题库 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