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形成性评价

题目:某班教师利用课下时间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抽样提问及抽唱,这属于教学评价中的( )。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检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抽唱等方式进行。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小王,小赵和小李的艺术专长分别为小提琴,二胡和古筝,已知:小王比小赵年龄大,小李比弹古筝的年龄小,拉小提琴的年龄最大。根据上述条件,可以确定的是( )。
  • 小王拉小提琴,小赵弹古筝,小李拉二胡

  • 解析:本题考查朴素逻辑。根据题干"小李比弹古筝的年龄小,拉小提琴的年龄最大",可以推出:小李的专长不是古筝,小李的专长不是小提琴,小李的专长只能是二胡。根据题干"小王比小赵年龄大,拉小提琴的年龄最大",可以推出:小王专长是小提琴。综上可以推出:小赵专长是古筝。故选择A项。

  • [单选题]我国音乐家自主创作的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以洋曲填国歌”为主的创作现象,这一历史时期是( )。
  • 五四运动前后

  • 解析:我国音乐家自主创作的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以洋曲填国歌”为主的创作现象,这一历史时期是五四运动前后。故本题选B。

  • [多选题]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学习教科书中的知识为主,这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 )特点。
  • 认识的间接性

  • 解析: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教材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反映,即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学生是通过认识教材来最终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故选择A。B项,认识的教育性指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的,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C项,认识的交往性指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D项,有领导的认识指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

  • [单选题]教育学生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使学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之理,这是( )的内容之一。
  • 劳动教育

  • 解析: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生认识劳动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分,掌握各种基本劳动技能,养成积极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要求具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劳动者及劳动成果的素养。故选择C。

  • [单选题]演示法是教师通过演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或印证新学书本知识的方法,关于演示法的作用,下列错误的是( )。
  • 演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 解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的是谈话法。

  • [单选题]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必须在"二战"后归还中国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
  • 开罗会议

  • 解析:开罗会议: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即:开罗会议),此后的1943年12月1日,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明确提出了台湾及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故选择C。A选项,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B选项,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英苏三个大国在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维持外蒙古现状,苏军在苏德战争结束后2至3个月对日作战,中国领土)、联合国问题。这次会议为战后世界格局带来深远影响。D选项,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会务,商讨战后问题。其中,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史称《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 [多选题]材料:   刚参加工作的夏老师,承担高中一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第一次上课时,夏老师正用英语做自我介绍,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听,唯独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男生没有抬头。夏老师注意到他正在看一本英文小说,她虽有些不快,但也未多想,就开始教学。夏老师朗读课文的时候,发现那个男生根本就没有把课本拿出来。"要不要提醒他呢?"夏老师一分神,结果读错了一个单词。"切!"那个男生发出不屑的声音。夏老师感觉特别尴尬,上课也没了状态。课后,夏老师从别的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男生叫李奇,曾经因父母工作的关系在国外上了几年学,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   夏老师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并主动找李奇交流。夏老师了解到李奇非常喜欢外国文学。于是,夏老师找来许多最新原版英文书籍,认真阅读、思考,并利用课外时间与李奇交流心得。渐渐地,李奇也喜欢主动找夏老师交流。夏老师让李奇担任班级英语课代表,还鼓励他在班上积极分享阅读体会和学习经验。一段时间后,夏老师发现,李奇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还主动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整个班级学习英语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夏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