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男性。双侧下肢、臀部、躯干部皮损2个月余,皮损为炎性丘疹、水疱、脓疱、部分小结节,中心有坏死、潜行性溃疡,皮损边界清楚,边缘皮肤呈紫红色、水肿,自觉疼痛感明显,血常规提示WBC11×109/L、N85%、L13%、Hb115g/L、PLT150×109/L,尿常规正常。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真皮纤维基质出现透明的无结构的黏蛋白沉积,HE染色呈淡蓝色,PAS反应呈红色是()。
黏液变性
解析:黏液变性指真皮纤维基质出现透明的无结构的黏蛋白沉积,HE染色呈淡蓝色,PAS反应呈红色,阿辛蓝染色呈蓝色,见于皮肤黏液水肿或皮肤神经纤维瘤。
[单选题]关于猩红热的实验室检查不正确的是()。
淋巴细胞升高
[单选题]男性,42岁。会阴和肛门周围瘙痒剧烈、糜烂,部分皮疹呈苔藓样变,病史3年。应诊断为()。
会阴、阴囊和肛门湿疹
解析:会阴、阴囊和肛门湿疹表现为外阴和肛门周围瘙痒剧烈、糜烂,部分皮疹呈苔藓样变。
[单选题]有关疱疹样皮炎的临床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表现为疱壁薄、易破的大疱
解析:疱疹样皮炎疱壁厚、不易破的大疱,尼氏征阴性;口腔黏膜一般不受累;多见于中青年。故选B。
[单选题]因编码丝聚合蛋白原基因表达缺失或减少所致()。
遗传性寻常型鱼鳞病
解析:遗传性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异常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鳞屑为特征,具有遗传异质性,主要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X性连锁隐性遗传三种。现认为,该病是因丝聚合蛋白原基因表达缺失或减少所致,其中X性连锁的鱼鳞病为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缺陷;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为角蛋白K1和K10基因突变;板层状鱼鳞病至少存在5个致病位点;而婴儿鱼鳞病是由位于2q34的ATP结合盒A12基因无义突变所致。
[单选题]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的机制不包括()。
杀灭痤疮丙酸杆菌
解析:维A酸药物用于治疗痤疮的机制为调节毛囊的角化和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抗炎,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没有抑菌或杀菌作用。
[单选题]慢性红皮病可能发生()。
低蛋白血症
[单选题]输血引起的荨麻疹属于()
Ⅱ型变态反应
[单选题]关于皮肤纤维瘤不正确的是()
治疗首选激光治疗
解析:该病处理,主要是观察或进行手术切除十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