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骨髓象
题目:急性白血病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红细胞的寿命约为()。
120天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淋巴瘤发生的可能因素()。
经常患感冒
[单选题]女,32岁,面色苍白乏力3个月,平素月经量多,查体:睑结膜苍白,淋巴结无肿大,肝脾均未触及,Hb64g/L,MCV74fl,MCHC25%,WBC4.0×109/L,PLT127×109/L,妇科B超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缺铁性贫血
[单选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
造血干细胞受损
解析:免疫反应介导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是再障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
[单选题]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贫血为()。
缺铁性贫血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及发病率最高的贫血。
[单选题]男,19岁。寒战、高热3天,伴鼻出血和口腔黏膜溃疡。血象:RBC3.4×1012/L,Hb100g/L,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15,淋巴细胞0.85,血小板12×109/L,网织红细胞0.001,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重度低下,粒、红、巨核三系减少,非造血细胞占0.85。此患者治疗首选()。
支持及对症治疗+环孢菌素(环孢素)+G-CSF
解析:从病例资料反映患者应诊断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故该患者治疗首选支持及对症治疗+环孢菌素(环孢素)+GCSF。
[单选题]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
解析:从病史资料反映该患者诊断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导致脾脏破坏血小板增加所致。
[多选题]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描述错误的是()。
慢性型以出血为主症
慢性型病变贫血不明显
急性型病变呈"向心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