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违背了教师间的合作理念
题目:小郑、小刘老师是某学校的数学老师,平时两人都很努力,也喜欢暗暗较劲。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小郑和小刘老师都有参加,但赛前两位老师既无教学的交流,也无比赛想法的讨论,最后遗憾双双出局。关于小郑和小刘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题目中两位老师为了竞争而暗暗较劲,违背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理念。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是( )。
巴班斯基
解析: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是巴班斯基。故选择B。A项,赞科夫,苏联教育家,作品《教学与发展》。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C项,乌申斯基,俄国心理学家,作品有《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他的主要观点有"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D项,维果茨基,苏联建构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语言,尤其是自我中心语言,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单选题]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5岁儿童处于( )阶段。
性器期
解析: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5岁。故选C。A选项,口腔期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B选项,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D选项,潜伏期大约从5岁到12岁。
[单选题]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柯尔伯格
解析: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故选择B。A选项,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C选项,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阶段论,0-1.5岁(婴儿期)--培养信任感;1.5-3岁(儿童早期)--培养自主感;3-6、7岁(学前期)--培养主动感;6、7-12岁(学龄期)--培养勤奋感。D选项,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奖励等道德发展问题,得出了三大研究成果,写成《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
[单选题]一位新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护自己与同事领导之间关系上,说明其处于成长阶段的( )。
关注生存阶段
解析: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因而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故选择B。A项,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C项,关注学生阶段,指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单选题]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自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解析: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埃里克森把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分为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零岁至一岁半)、自主性对羞耻感和疑虑(一岁半至三岁)、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岁至六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六岁至十二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十二岁至十八岁)、亲密感对孤独感(十八岁至三十岁)、繁殖感对停滞感(三十岁至六十岁)、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六十岁以后)等八个阶段。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要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因此,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是历年真题的常考点,曾以单选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准确识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过程的八个阶段的对应年龄以及发展任务,尤其要特别关注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单选题]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解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受教育者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学校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