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理想的课程
题目: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
解析: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即指在课堂上或课外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 )。
孟子
解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自《孟子》。故选择B。
[单选题]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教科书
解析: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教科书的作用:①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②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③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④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故选择B。
[单选题]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将迁移分为( )。
正迁移和负迁移
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故选择B。A选项,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认知迁移、态度迁移和技能迁移。C选项,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D选项,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单选题]新生儿的心理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周岁以后发展速度相对变慢,这表明了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不均衡性
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两个高峰期,即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岁~15、16岁).在这两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较快,过了这两个阶段,心理发展速度相对变慢,体现出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
[单选题]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
儿童、活动、经验
解析:杜威的“三中心”指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故选择C。杜威的其它考点: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作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考点:教育的本质一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强调做中学:强调五步教学法。D项,赫尔巴特三中心指教师、课堂、教材。赫尔巴特的其它考点: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一一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一一德育与教学相结合;教育目的一一社会本位论,培养良好社会公民。
[单选题]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科学家是( )。
杜威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单选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规律是( )。
先快后慢
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