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16.25万元
题目:甲企业成立于20×4年,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3月10日购入价值200万元的设备,当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与会计折旧方法及净残值相同,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10年。甲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共计350万元。税法规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当年扣除,超过部分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则20×4年末甲企业应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
解析:甲企业20×4年度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50-2000×15%+200/5×9/12-200/10×9/12)×25%=16.25(万元)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各项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负债中,其计税基础为零的是()。
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
解析:选项A和B不影响损益,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选项C,税法允许在以后实际发生时可以税前列支,即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0;选项D,税法不允许在以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即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一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0=账面价值。
[单选题]甲公司于2013年12月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6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且使用年限与净残值均与会计相同。至2015年12月31日,该设备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对该设备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万元。
3
解析:该设备2015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60-60/5×2=36(万元),计税基础=60-60×(5+4)/15=24(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6-24)×25%=3(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20×4年实现利润总额1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比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超支50万元,当期会计比税法规定少计提折旧100万元。20×4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为50万元(均由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4700万元。除上述差异外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4年的净利润为()。
737.5万元
解析:所得税费用=(1000+50)×25%=262.5(万元),净利润=1000-262.5=737.5(万元)。
[多选题]下列关于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有()。
企业应将当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全部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加上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解析:企业应将当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满足确认条件的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选项A错误;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对应确认所得税费用部分)+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对应确认所得税费用部分)一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对应确认所得税费用部分)一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对应确认所得税费用部分),选项B错误。
[多选题]2015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B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B专利技术的成本为4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根据税法规定,B专利技术的计税基础为其成本的150%。假定甲公司B专利技术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净残值符合税法规定。甲公司2015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0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关于B专利技术的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2015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5700万元
2015年应交所得税为2475万元
解析:2015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4000-4000÷10×6/12=3800(万元),计税基础=3800×150%=5700(万元),选项A正确;自行开发无形资产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选项B错误;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0-4000÷10×6/12×50%)×25%=2475(万元),选项C正确;2015年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相等,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