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因材施教原则
题目:上课时小明和小红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王老师直接批评了聪明外向但不认真思考的小明,对内向胆小的小红则耐心启发。她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王老师对两位特点不同的学生施与不同的教育方式,属于因材施教。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于能力,这属于( )。
稳定的内部归因
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故选择A。
[单选题]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学科专业素养
解析: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必须广泛而准确的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内容知识、实质知识、章法知识、有关学科的信念、有关学科的发展。故选择C。
[单选题]有人建议朱老师对违纪的学生进行罚款,朱老师拒绝了这一建议,这体现了朱老师( )。
依法执教
解析:依法执教是指教师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朱老师拒绝对违纪学生罚款,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即依法执教。
[多选题]组织教学是教学开始的组织活动。( )
A.正确
B.错误
解析:组织教学是在教学开始时的组织活动,但并不局限于教学开始,而是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多选题]简述奥苏伯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单选题]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
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出现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的出现后,学校便出现了。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教育便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依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故选择A。B项,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是“智者派”,产生于希腊奴隶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C项,中世纪后期,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兄弟会学校中,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德国教育家斯图谟在斯特腊斯堡主持文科中学时,曾把学生分为十个年级。关于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问题,只是在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才第一次得到详细的论述。D项,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是学校教育产生之后的其中一个表现,而不是产生的条件。
[单选题]由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 )。
内部学习动机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单选题]有位学生将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为人师表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王老师的行为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表现,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故本题选A。
[单选题]在做练习时跳过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体现了学习的( )。
调节策略
解析:首先可以确定题干中的情况属于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选项中属于元认知策略的调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