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以下对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C
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是学生自发的,无需老师的介入
解析:信息的搜集以及处理是需要老师的指导的。
[单选题]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放了一段腰鼓舞蹈的影片,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对该教师运用的多媒体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C
多媒体会占用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解析:导入是一堂成功的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该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导入,应由文本内容、学生和教师实际等情况决定,而不能片面地以时间长短来否定任何一种导入方式。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B
方言俗语、自然风光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解析:生活中的各类资源都可以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如自然风光,在教科书中可以以其为主题,介绍自然的美,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教材中《故都的秋》《春》等文章都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描写就是把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通过自己的话语让其认识该事物。所以描写时,先要告诉别人“有什么”,让别人明白描写的对象;再告诉“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修辞。这里的“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就是描写三原则。下列选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像什么”既包括对修辞的使用,又包括对词语的推敲
解析:该教学论文没有提到“词语的推敲”这一点。
[单选题]阅读《背影》教学设计的导入片段,回答问题。(播放歌曲《懂你》,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歌颂父爱的优美语段)老师饱含深情地导入:生活中,也许你忽略了父亲的那一个会心的微笑,那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一句唠叨的话语。细细品味,其实那都是父爱的流露。今天,让我们师生共同携手欣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受他笔下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深情至爱吧。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C
该导入没有从题目入手,没有较好地解题,并且导入过长,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解析:导入可以多种多样,不是一定要从文章标题入手。
[单选题]阅读《阿里山纪行》教学设汁(片段),回答问题。精读4~9自然段:(1)点名朗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阿里山是什么样子?(2)把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地方朗读出来,体会这个景点的特点。(多媒体出示问题)读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阿里山风光的美,而且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优美。课文为什么令我们有如此感受?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把阿里山的风光写得这么美呢?下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讨论之后,教师提示:写景的文章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在什么地方?它的特点是什么?(全班交流)(3)引导语:散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阿里山如画风光的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浓浓的爱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融情于景”的写法。所以在朗读时一定要声情并茂地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4)配乐集体朗读4~9自然段。(5)整体出示图片,请同学做导游介绍阿里山的风光。(学生可以选择最喜爱的一处进行介绍)(6)阿里山风光美仑美奂,令人留恋,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为阿里山景区设计一个广告语或一幅对联。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D
教师出示图片,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不利于教学
解析:教师出示图片是课堂的结束部分,不会影响学生对美景的想象。
[单选题]阅读《变色龙》教学预设(节选),回答问题。读课文(自读或请几个学生读)。[要求]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变化多端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势力眼的警官……[说明]这种另拟题目的办法,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学生要拟出题目,就要在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思考;所拟的题目表现出他们初步阅读的水平,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有问题,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这是一举多得的办法。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否定,只是对学生表达不好的语言予以启发性的纠正。待第一步工作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给课文另外拟了不少题目,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提示他们看看课本上的注解,帮助理解这个问题)[明确]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C
教师的预设过于简单,而且在学生思考时.没有预设引导环节
解析:此环节不需要教师引导,这个环节本身就是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读文本。
[单选题]《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道课后练习题:“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解析:此题意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故C项当选,其他都不正确。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B
占用大量课时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解析:语法教学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不能占用大量课时进行讲解。B项错误,当选。A、C、D项理解符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理解正确。
[单选题]某版教科书《雷雨》课后有一段文字,介绍了戏剧的分类,这段文字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正确答案 :B
知识系统
解析:本题考查的对教科四大系统的理解。讲解戏剧的种类属于知识点,所以应该是知识系统。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