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性,32岁,孕4周。因突然下腹部疼痛,晕倒3小时入院,查体: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血压:65/50mmHg,心率:125/分钟,体温:36.8℃。后穹窿穿刺抽出3ml不凝血液。治疗上首先要处理的是()
  • 迅速补充血容量并手术止血

  • 解析:宫外孕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治疗上强调止血与抗休克同时进行。

  • [单选题]女性,29岁,下腹剧痛伴头晕、恶心2小时,于2000年11月5日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4~5/35天,量多,无痛经,末次月经2000年9月17日,于10月20日开始阴道出血,量较少,色暗且淋漓不净,4天来常感头晕、乏力及下腹痛,2天前曾到某中医门诊治,服中药调经后阴道出血量增多,但仍少于平时月经量。今晨上班和下午2时有2次突感到下腹剧痛、下坠,头晕,并昏倒,遂来急诊。月经14岁初潮,量中等,无痛经。25岁结婚,孕2产1,末次生产4年前,带环3年。既往体健,否认心、肝、肾等疾病。查体:体温36℃,脉搏102/分钟,血压80/50mmHg,急性病容,面色苍白,出冷汗,可平卧。心肺无异常。外阴有血迹,阴道畅,宫颈光滑,有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稍软,可活动,轻压痛,子宫左后方可及8cm×6cm×6cm不规则包块,压痛明显,右侧(-),后陷凹不饱满。化验:尿妊娠(±),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8×109/L,血小板145×109/L。B超:可见宫内避孕环,子宫左后7.8cm×6.6cm囊性包块,形状欠规则,无包膜反射,后陷凹有液性暗区。

  • [单选题]男性,50岁,突然畏寒、发热、咳嗽,咳脓性痰,黏稠。查体:精神萎靡,四肢末梢凉,体温36.9℃,血压80/50mmHg,腹部查体无特殊,血白细胞18×109/L,X线胸片:右上肺大叶实变影,叶间隙下坠。

  • [单选题]休克缺血期的发病学治疗主要是使用()
  • 补充血容量

  • 解析:1.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血管扩张引起,如不及时应用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将导致患者短期内死亡。2.休克缺血期组织灌注不足,故采取的措施首先应该恢复足够的血液灌注和补足血容量,血容量恢复正常后,如交感兴奋能很快恢复正常而不需要使用扩血管药物。3.休克淤滞期是失代偿期,补足血容量后,应用扩血管药物对于微循环的淤滞常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低动力型休克即低排高阻型休克,外周血管阻力升高,所以应使用扩血管药物降低外周阻力,有助于增加心排血量。5.心搏呼吸骤停早期(

  • [单选题]循环衰竭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 不灌不流

  • 解析:1.休克早期即循环缺血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小动静脉、微动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均处于明显的收缩状态,造成组织少灌少流,严重的缺血、缺氧,其中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作用较微静脉更敏感,故收缩更强烈,因此灌少于流。2.休克期也即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因为持续地收缩而处于越来越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造成乳酸酸中毒及大量局部血管活性物质的堆积。此时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血管开始松弛,而微静脉和小静脉对酸性物质的局部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更强,血管继续收缩,造成了多灌少流,灌多于流。3.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微循环处于不灌不流的状态。4.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微循环处于不灌不流的状态。5.休克期也即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因为持续的收缩而处于越来越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造成乳酸酸中毒及局部大量血管活性物质的堆积。此时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血管开始松弛。而微静脉和小静脉对酸性物质的局部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更强,血管继续收缩,造成了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 [单选题]能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注的指标是()。
  • 精神状态


  • [单选题]血容量轻度不足的是()。
  • 中心静脉压低,血压正常


  • [单选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水肿为()。
  • 黏液性水肿


  • 推荐下载科目: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肌梗死题库 重症胰腺炎题库 危重病病情评价与预后预测题库 心肺脑复苏题库 创伤题库 Sepsi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题库 肠功能衰竭题库 出血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题库 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题库 危重病人诊断和治疗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