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题目: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自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
解析: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埃里克森把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分为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零岁至一岁半)、自主性对羞耻感和疑虑(一岁半至三岁)、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岁至六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六岁至十二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十二岁至十八岁)、亲密感对孤独感(十八岁至三十岁)、繁殖感对停滞感(三十岁至六十岁)、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六十岁以后)等八个阶段。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要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因此,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是历年真题的常考点,曾以单选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准确识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过程的八个阶段的对应年龄以及发展任务,尤其要特别关注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不是凭借教授的知识,而是凭借提问,刺激对方思考,通过对方的思考亲自发现真理。提出这种教育方法的教育家是( )。
苏格拉底
解析: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认为教育不是凭借教授授予知识,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刺激对方的思考。对方通过自身的思考,亲自去发现真理。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他主张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他强调理性,提出了回忆说。
[单选题](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理解
解析:暂无
[单选题]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
社会本位论
解析: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至于人的潜能与个性的需要是无关紧要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苟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那托尔普(又译为纳托普)、孔德等。题干所述是那托尔普的观点,属于社会本位论。
[单选题]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的。他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到"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单选题]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
循序渐进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学工作要循序渐进: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要抓住成熟期或关键期进行教育。
[单选题]"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话为人格的哪种特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
独特性
解析:人格的独特性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时各不相同的。因为构成个性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身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是不同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指的是人格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