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不平衡性
题目: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二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有的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精细加上策略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决、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将“乞力马扎罗山”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使用的是谐音联想法,属于记忆术的一种,所以这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常考知识点,考生要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常用策略。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组织策略包括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纲要策略主要包括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做关系图)。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就是帮助学习者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
[多选题]阅读某教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师:课文中用了多个不同的动词表达"走",找一找。(学生找出相关动词:"爬""跑""移""攀""踏""探""踩"等)
师: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么多与"走"相关的动词?
生:是为了避免呆板和单调。
师:也有这一作用。不过,这些动词可能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呢,大家找找看。老师先举个例子,我觉得"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中"飞跑"两字就用得很好,它写出了活泼的童心,让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五个小男孩的活泼好动。
生:"一面跟着他们跑"的"跑"有意思,五个男孩顽皮果断,是"飞跑"。而"我"先有所犹豫,后来被大家激将,才"跟着他们跑",更多的是随从,是好奇。
生:"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蹲"和"靠"字用得很好,写出了"我"处境的危险、内心的恐惧。我们害怕的时候经常就是"蹲"着、"靠"着的。
生:"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这个"攀"字写出了那些孩子动作的老练。
师:是啊,面对危险,其他的孩子因为有经验,行动有板有眼,"攀爬"是沉稳的表现。"攀"既点出了孩子们爬山的熟练,又鲜明地衬托出"我"的胆怯。其实,还有"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的"踏"字,可以看出父亲的什么,能分析一下吗?
生:这个"踏"字可以看出父亲的智慧。父亲不是直接去救孩子,而是一步一步教孩子下来:先让孩子找到下面的岩石,然后告诉孩子具体的方法--"踏到那块岩石上"。让孩子觉得克服困难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好脚下的条件,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
师:在父亲的帮助下,儿子有变化吗?
生:有的。"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里的"探"字体现出"我"从胆怯谨慎变得勇敢,生命中注入了自信的琼浆。
生:这里的"踩"字用得也非常好。"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踩到了安全,终于完成了脱险的历程。"踩"字,刻画了受到磨炼走向成功的孩子形象。
师:父亲在紧急关头唤起了儿子的勇气,更为儿子赢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今后,儿子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会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从而增强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问题:
16.(1)评析该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目的。(10分)
(2)评析该教师课堂反馈的方法和效果。(10分)
[单选题]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 )。
等级制记分法
解析:评定学生成绩的常用记分方法有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常见的等级制评分有:优、良、中、差;A、B、C、D、E;五分制等。故选择B。A项,五分制属于等级制的一种。C项,文字积分法,类似于甲乙丙丁或优良中差,也是等级制的一种。D项,数字积分法,并不属于哪一种积分方法。
[单选题]学生干部选举前,有学生家长给班主任张老师送礼请求他予以照顾,张老师拒绝了家长的要求。张老师的这一做法( )。
正确,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
[多选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19~21题。
沈括《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干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探究·练习
一、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读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
二、"为"基本意思是"做",动词,但在句子里根据上下文翻译成不同的动词。它也可作介词,还可作其他的词。找出课文中有"为"的句子,整理在笔记本上,比较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用讫再火令药熔
3.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4.旋刻之
四、下面八句话中画线的词有四组同义词,指出来,解释其意思。
1.薄如钱唇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持就火炀之
4.则字平如砥
5.箬篷覆之
6.东坡右手执卷端
7.其船背稍夷
8.细若蚊足
五、熟读本文单元介绍本单元以"事理说明"文言文为主。《活版》与魏学洢的《核舟记》共同组成本单元第三课《短文两篇》,另外还有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伽利略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叫三声夸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
19.从"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或"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角度,写出你对《活板》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得照抄材料)。(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教学方式。(25分)
[单选题]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学科设置
解析:学科设置是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