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屈原
题目:创作出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历史人物是( )。
解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故选择B。A选项,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总结在《论语》中。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吾日三省吾身、三十而立”等。C选项,宋玉是屈原的弟子,主要作品:《九辨》《风赋》等,主要典故:“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等。D选项,曹操有关的作品名句:《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蒿里行》(“白骨露于野”)、《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求贤令》(“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等。曹操有关的典故:望梅止渴、割须弃袍、味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如果一个人在A城市乱扔垃圾就会被认为没有道德;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A城市里就没有人和他做朋友:一个人如果在A城市没有朋友就寸步难行,无法继续留在这里。从上述叙述中,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
生活在A城市的小李在过马路时将西瓜皮扔在地上,那么他将难以再留在A城市
解析:此题考查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题干推理可表示为:在A城市乱扔垃圾一没有道德一没有朋友一无法继续留在A城市。C项由这个推理可以推出。A项B城市与此无关;否前不能否后,B项错误;肯后不能肯前,D项错误。故选择C项。
[单选题]幼儿喜欢成人的接触、爱抚,主要是为满足其希望与成人接触和交往的( )。
社会性需要
解析:幼儿喜欢成人的接触,反映了幼儿的社会性需要。故选择B。
[多选题]材料:
性格文静的馨馨午睡时总是睡不着。为解决这个问题,黄老师耐心地告诉她天天午睡的好处。黄老师还联系家长,请家长配合,让馨馨在家里早睡早起,以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可总是收效不大。经过观察,黄老师发现馨馨不好运动,到午睡时仍然精神饱满,不觉疲惫。于是,黄老师调整策略。首先,增加馨馨的运动量,如:户外运动后引导她跑几圈,跑完后发给金牌;让她和运动量大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玩耍。其次,舒缓馨馨的情绪,午睡时不催她,还在耳边轻轻地说:“没关系,如果睡不着就闭上眼睛躺一会儿吧!”等她睡着后,在她枕头下藏着一个小红花,等她醒来,给她一个惊喜……慢慢地,馨馨每天都能睡得很香了!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黄老师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