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题目:范老师很少留意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而是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范老师的做法( )。
解析:素质教育内涵规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持教育公正。范老师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她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很少留意。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倡问难与距师并主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的教育家是( )。
王充
解析:王充《论衡》中出"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论学习时,提出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问难与距师。问难不同于一般不明白时的提问,而是质问,提问者是经过个人思考,有自己的看法的。问难的对象没有限制,甚至可以是圣贤。"距师",即与师保持距离,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距师并不是拒师,王充更没有彻底否定孔子等圣贤的意思,他提倡的是追求学术真谛的精神,是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态度。A项,墨翟,即墨子。重要教育观点: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B项,孟轲,即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强调行仁政。重要教育观点:性善论一一身心发展的内发论;"孟母三迁"一一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君子、圣贤、大丈夫"一一教育目的:盈科而进一一强调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D项,韩愈,著有《师说》、《原性》。主要教育思想:人性观一一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与生俱来。学习观一一勤学、不学、积极思考。教师观一一"学者必有师",否定"生而知之",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学无常师;不耻相师一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单选题]"谈梅生津"是( )的表现形式。
第二信号系统
解析: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题目中通过谈"梅"这一词语作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条件发射,就是第二信号系统。故选择C。A选项,巴甫洛夫通过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B选项,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D选项,非条件反射亦称为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本能。比如人类天生具备的抓握反射、巴班斯基反射等。
[单选题]学生对某一件事物感兴趣、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 )学习动机。
内在
解析: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故答案选C。
[单选题]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
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A.正确B.错误
解析:瑞士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