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黄连、黄柏

题目: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解析: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蛔厥,是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治宜温脏安蛔。重用乌梅为君,是取其味酸能制蛔,先安蛔虫之动扰。蜀椒、细辛为臣,味辛能伏蛔,性温兼可温脏祛寒。黄连、黄柏味苦能下蛔,性寒兼能清上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以祛下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顾其正。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关于少阴病提纲脉证机理的描述最确切的是
  • 心肾阳虚,阴血不足,神失所养


  • [单选题]下列能用半夏厚朴汤治疗的证侯表现是
  • 自觉咽中阻塞不适,如有异物,吞之不下,咯之不出,饮食无碍

  • 解析:半夏厚朴汤具有开结化痰,顺气降逆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滞痰凝的梅核气。梅核气多由于七情郁结,气郁生痰,痰气交阻,上逆于咽喉之间所致,出现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咽喉如有物梗塞等症状。

  • [单选题]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散寒的药物是
  • 乌药

  • 解析:乌 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疝腹痛

  • [单选题]既可镇惊安神,又可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 琥珀

  • 解析:琥珀   功效: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2013   用法: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忌火煅。   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朱砂有毒,镇心、清心而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清热解毒,治口疮、咽痛、疮疡。   磁石无毒,益肾阴、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肾虚耳鸣耳聋,肝阴不足之目暗不明,肾虚喘促。

  • [单选题]发热微恶寒,口渴咽干,干咳,舌干苔黄,脉浮数。证属
  • 温燥证

  • 解析:燥淫证 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燥邪具有干燥,伤津耗液,损伤肺脏等致病特点。 临床表现: 凉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等表寒症状; 温燥——发热有汗,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等表热症状。

  • [单选题]腰部刺痛拒按,不能转侧属于
  • 瘀血阻络


  • [单选题]潜伏性感染意义是
  •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 解析: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分为四个期。   1.潜伏期 进入人体---发病   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感染的量成反比。传染病的潜伏期是相对固定的,是检疫工作者和传染病医师诊断、追溯传染源、确定检疫期、选择免疫方式的重要依据。[潜伏期.png]

  • [单选题]五输穴分布在
  • 肘膝关节以下

  • 解析:五输穴 1、概念:五输穴为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灵枢.九针十二原 》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与脏腑。 [阴经五输穴.png] [阳经五输穴.png] 2、临床应用: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 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根据《难经》“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观点,将五输穴配属五行,然后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此法称子母补泻取穴法,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方法。 按时选用《难经.七十四难》云:“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全科学(中级)[代码:302] 中医外科学(中级)[代码:325]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内科学(中级)[代码:303] 血液病学(中级)[代码:310] 胸心外科学(中级)[代码:319] 神经外科学(中级)[代码:320] 口腔内科学(中级)[代码:354] 计划生育(中级)[代码:360] 公共卫生(中级)[代码:362]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