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提示发生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
正确答案 :B
V1、V2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高耸
解析: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V7~V9导联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坏死性Q波,由于后壁心肌坏死,电活动消失,使对应的V1、V2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高耸。
[单选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R波增高最常见的原因为()。
正确答案 :D
合并后壁心肌梗死
解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如V1(V2)导联R波增高常提示合并后壁心肌梗死。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突发胸痛、呼吸困难6小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Q波时限>0.03s,V3R~V5R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冠状动脉造影最可能的表现为()。
正确答案 :D
右冠状动脉闭塞
解析:下壁心肌梗死如合并右心室梗死,一般为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冠心病。因突发胸痛不能缓解就诊,图3-3-4系患者胸痛发作后1小时、24小时及3周的心电图记录,应诊断为()。
正确答案 :A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解析:本图系患者胸痛发作后1小时、24小时及3周的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及ST段弓背向上抬高,随后ST段逐渐恢复,T波倒置由浅变深呈冠状T波,心电图呈现典型的心肌梗死由急性期到亚急性期的演变过程。需要注意:有时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可伴有V1、V2、V3导联ST段压低,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对应性改变。亦有学者发现V1~V3的ST段下移是合并前壁心肌缺血的表现。本例心电图发现随着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恢复到等电位线,胸导联ST段压低亦消失,提示胸导联ST段压低为对应性改变。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C
室性心律失常
解析: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的1~2天内,尤其以24小时内最多见。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心电的极不稳定,室性期前收缩易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出现异常Q波的情况见于()。
正确答案 :E
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
解析:心肌梗死时坏死性Q波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心肌梗死的直径>20~25mm。研究表明,心肌梗死中约有20%的患者其心肌梗死直径在20mm以内,仅累及左心室的10%左右,这类小面积心肌梗死一般不形成坏死性Q波。②心肌梗死的厚度>5~7mm,即累及左室壁厚度的50%以上。如心肌梗死厚度不足50%,可不产生坏死性Q波,而仅引起QRS波形的改变,如顿挫、切迹、R波丢失等。③心肌梗死的部位也影响坏死性Q波的形成,即使心肌梗死面积较大,但心肌梗死区必须在QRS起始向量30~40ms以内的区域,才会引起典型的坏死性Q波。临床上,约有10%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该部位的去极化过程发生在QRS波群的终末40ms,故可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S波。
[单选题]传统的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期是()。
正确答案 :B
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陈旧期
解析: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实施有效治疗(溶栓、抗栓或介入性治疗等),已显著缩短整个病程,并可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可不再呈现上述典型的演变过程。2007年,ESC、ACC、AHA和WHF建议在临床上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进展期《6小时)、急性期(6小时~7天)、愈合期(7~28天)、陈旧期(≥29天)。
[单选题]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是()。
正确答案 :B
T波高耸,随即出现ST段抬高,无坏死性Q波出现
[单选题]患者女性,76岁。因突发胸痛1天伴晕厥急诊,心电图如图3-3-13所示。
正确答案 :
[单选题]患者女性,76岁。因突发胸痛1天伴晕厥急诊,心电图如图3-3-13所示。
正确答案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