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4780元
题目:某加工企业规定起薪1200元/月,若当月考核合格则有800元奖金。合格标准为良品率达到95%R每月至少加工950件合格品。企业还规定,每加工一个不合格品扣2元。若某员工3个月共加工了2790件合格品,且其总的良品率为93%。则他三个月最多可以赚多少钱?
解析:总的良品率为93%,则他共加工了2790÷93%=3000件,不合格的占210件,被扣2×210=420元。2790<950×3,故至少有一个月未达到950件。收入=基薪+奖金-扣款,既然基薪和扣款一定.那么最好的情况是两个月均达到950件,且这两个月每月的不合格品少于950÷95%-950=50件以满足良品率达到95%。这样他最多能赚2000+2000+1200-420=4780元。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以下关于2012年产品产量或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的排序,按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面的题目。2012年建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回落8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6.6%。全年水泥产量21.8亿吨、同比增长7.4%,陶瓷砖9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4%,天然花岗岩石材4.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7.2%。平板玻璃7.1亿重量箱、同比下降3.2%,卫生陶瓷产量1.6亿件、同比下降13.1%。2012年年底规模以上企业3.4万家,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尽管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32.8%、66.6%,但由于水泥制品、轻质建筑材料、建筑陶瓷、耐火材料制品、金属门窗和玻纤增强塑料材料等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2.5%、21.8%、33.8%、10.5%、26.9%和30.6%,全行业利润总额仍创3750亿元新高,同比增长3.5%。大宗产品产销率呈下降态势,水泥产销率97.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销率95.6%、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截至12月,水泥制造业存货790亿元,同比增加1.8%;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业存货590亿元,同比增加15.7%;玻璃制品制造业存货319亿元,同比增加15.8%。2012年行业出口交货值约2250亿元,同比增长7.9%,出口商品离岸价格上涨9.3%。其中,建筑卫生陶瓷、建筑和技术玻璃、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31.5%、10%、5.7%。与2010年相比.2012年建材工业增加值约增长了:
产量增长率:水泥>平板玻璃>卫生陶瓷
解析:根据第一、二段的数据可知,排序正确的只有A项。
[单选题]文学大多数时候不是表现为__________、有条不紊、分门别类,不是__________着各种方法的一种固定的软件程序,而实在是源于生命内部的深刻感动。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按部就班 携带
解析:【答案】C。解析:分析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有条不紊”、“分门别类”构成并列关系,“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均含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排除A、B。再看第二空,与后面的“软件程序”搭配,用“携带”更恰当。故本题选C。
[单选题]竞争优势效应,是指当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人们也往往会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竞争优势效应的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解析:【答案】A。解析:竞争优势效应的定义要点是:即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也会选择竞争。A项没有涉及竞争,不符合定义;B项六国合纵被破、C项两个公司降价、D项丈夫贱卖车、房均体现了这一效应。故答案选A。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超市以带有欺诈性质的“标低卖高”行为,来诱导顾客上当受骗,其本身折射的是企业缺乏最基本的诚信和正确的经营理念,伤害的是顾客的心和信任。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各国均将依法征税原则写入宪法”。B项成分赘余,删掉“的技术”。D项搭配不当,“推行”与“服务忌语”搭配不当。故本题答案为C。
[单选题]商标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具有特定含义,并且需要以简洁的形象,鲜明地传达出它所具有的特定信息。所以,只具有形象美而不具有丰富内涵的商标是不能称为“标志”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图案或图形。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每个企业都必然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试图用一种形象涵盖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试图在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分析和筛选,提炼出对象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与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鲜明指示性的符号标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丰富的内涵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解析:商标应该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解析:文段先讲述商标不仅要有特定含义,还要具备简洁的形象,后文接着对此展开了具体论述。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商标应该是内涵和形象的完美统一。C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单选题]8,4,8,10,14,( )
19
解析:第一项÷2+第二项=第三项,以此类推,10÷2+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