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题目: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是

解析: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皆可治暑热耗伤气津之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脉虚数等。但竹叶石膏汤以石膏与麦冬为主,功善清热泻火养阴,辅以人参、半夏调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热,兼以益气生津和胃。清暑益气汤以西洋参、石斛、麦冬为主,功善益气养阴,重在益气养阴生津。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 别络


  • [单选题]黄疸病中,最多见的病机是
  • 湿热发黄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牛膝具善下行之性,但此特点不能用于
  • 气喘咳嗽


  • [单选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功用的方剂是
  • 仙方活命饮


  •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太渊穴主治的是
  • 口眼歪斜

  • 解析:太渊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 ①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 [单选题]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 5寸


  • [单选题]小儿遗尿,治疗选穴主要选取( )
  • 任脉及背俞穴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9] 内科学(中级)[代码:303] 肾内科学(中级)[代码:307]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中级)[代码:313] 骨外科学(中级)[代码:318] 麻醉学(中级)[代码:347] 口腔医学(中级)[代码:353] 计划生育(中级)[代码:360] 公共卫生(中级)[代码:362]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