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体温

题目:评价新生儿窒息程度的Apgar评分指标不包括()

解析: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评价刚出生婴儿窒息程度的方法。通过对生后1分钟婴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对刺激的反应等五项指标评分,以区别新生婴儿窒息程度。五项指标每项2分,共10分,评分越高,表明窒息程度越轻。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引起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主要的原因是()
  •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肺透明膜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及基本病理变化的掌握程度。该题的错选率不高,主要为B、A。审题时应注意要求是"最主要的原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它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沉聚于肺泡内和肺不张为特征。由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主要的原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我们就应以此为核心,从病理生理改变出发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肺表面活性物质由多种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组成,其中磷脂酰胆碱为主要成分,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保持呼气时肺泡张开的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使肺泡萎陷、通气降低、通气与灌注血流比失调,造成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故肺不张是继发性肺不张,继发于肺表面活性物质而非原发性肺不张,因此,E项可除外。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胰岛素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磷脂酰胆碱的合成作用,肺成熟延迟,其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可较正常增加5~6倍,但它仅是致肺表面物质缺乏原因之一,是透明膜病的间接原因,而非直接原因,更不是"主要原因",故B亦可否定。剖宫产婴儿,因解除了正常分娩时子宫收缩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促进肺成熟的作用,故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产者,但和B选项一样,只是间接原因之一,于是A也应放弃。由此可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主要的原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B、A只是肺透明膜病的部分诱发因素,错答者混淆了诱因和主因的关系。错答E者则混淆了原发和继发的关系以及因果关系,只注意了肺不张是肺透明膜病时所有,但未考虑它是继发的而非是原因,更谈不上主要。D是湿肺的发病原因,是轻型的肺透明膜病的鉴别诊断之一,而非病因。

  • [单选题]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 用药后精神食欲好转,即可减量

  • 解析:这是一道应用题,需在理解先天性甲低的病理基础上作答。本题的错误率约10%,以错选A和D为多。先天性甲低是多病因性疾病,其共同的病理是患者不能自身合成足够的维持生理需要的甲状腺素。因此,其特异性的治疗是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预后与开始治疗的年龄密切相关,故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替代治疗,治疗是终生的,剂量需随年龄而增。剂量的合理性按临床及』血T4、TSH水平判断。合理剂量临床上应使原全身代谢低下的表现改善,过多时则可产生兴奋多汗、心率增快等甲亢症状。血T4和TSH水平是监测剂量的最重要而客观的指标,在亚临床甲低时T4可在正常范围而TSH仍升高。本题要避免错误的首要点是应注意题目是要判断,选择"哪项是错误的",错选A有可能是误为"正确"的选择,而错选"D"则有可能是没有掌握甲亢的症状。若掌握以上甲低治疗原则以及切对"错误"答案,则不难判断B选项"用药后好转即可减量"是错误的治疗。

  • [单选题]重症肺炎发生心力衰竭时主要临床表现,以下哪点不正确()
  • 吐粉红色泡沫痰

  •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时临床表现的认识,错误率不高,少数错答B,没有错答A、C、D者。这是一道否定题,应在理解肺炎发生心衰的机制,以及婴幼儿心衰特点基础上答题。小儿肺炎大部分是支气管肺炎,病变延及全肺。重症肺炎时缺氧是首先的病理生理改变,缺氧致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引起急性肺动脉高压,右心收缩期负荷加重。因此,小儿肺炎发生心衰是以右心衰竭开始,但小儿心脏潜能差,很快会发展至以右心衰为主的全心衰竭,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选项。因这是一道否定题,是要选出"不正确"项。A、B、D是心衰的一般表现,而C是右心衰的表现,E是左心衰的特征。在全心衰时虽也可以有E的表现,但题目的条件是"主要临床表现",这样,它就不符合小儿肺炎心衰以右心衰为主的特征。这样"不正确"选项就非E莫属了。错答B者是未掌握诊断依据的特异和非特异性依据在诊断中的地位,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不可能是"主要"临床表现。

  • [单选题]判断脱水性质的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 等渗性脱水常为轻中度脱水表现

  •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各种性质脱水临床表现特点的掌握情况。本题错选率较高,近50%。选错的频度依次为D、B、E,错选C的极少。本题要注意选择的是"错误"的选项,因此,宜采用逐项分析、排除的方法。虽是记忆题但应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因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导致体液渗透压不同,故脱水可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最常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细胞内液量无明显改变,临床表现与脱水程度一致。低渗性脱水伴低钠血症,由于细胞外液低渗,水向细胞内转移,故可出现细胞水肿而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更易发生休克。相反,高渗性脱水时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部分弥补细胞外液量的减少,故失水量相等时失水征相对较轻,而细胞内脱水则明显,由于细胞外液高渗的刺激和神经细胞内脱水,故渴感明显。分析题中选项:①D高惨性脱水的脱水征不明显:因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外移使细胞外液得到部分补偿,脱水征较轻,循环障碍症状也不明显,故此项不能选择;②B高渗性脱水出现口渴早且严重:此项说法也是正确的,不能选择;③E低渗性脱水皮肤黏膜极干燥:低渗性脱水时因水向细胞内转移,细胞间液是第一个被动用的,继之才是血容量下降,因此,皮肤黏膜的干燥皱缩明显,故此项表述是也是正确的;③C低渗性脱水易出现血容量不足症状:由于低渗性脱水在失水的基础上发生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循环容量更进一步下降,容易发生休克,故此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⑤A等渗性脱水常为轻、中度脱水表现:此种说法混淆了失水性质和失水程度的概念,"等渗"是性质,而轻、中、重是脱水的严重度,任何一种性质的脱水均有轻、中、重之分。因此,此项的描述是错误的,是应选择的答案。综上,本题的错选,根本在于未掌握好不同性质的脱水的基本病理生理一临床联系,其次为混淆了脱水性质和程度的界限,其三,可能未注意题目"是错误的"要求。

  • [单选题]10岁女孩。尿少水肿3天。体检:眼睑部水肿,血压140/100mmHg,尿蛋白(+),尿红细胞(+++)。该患儿诊断是()
  • 急性肾小球肾炎

  •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表现为水肿、少尿,水肿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为下行性水肿,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渐蔓及全身,为非凹陷性水肿;血尿可为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或茶褐色,持续1-2周转为镜下血尿;高血压常在起病1~2周内发生,学龄前儿童大于120/80mmHg(16.0/10.7kPa),学龄儿童大于130/90mmHg(17.3/12.0kPa)。

  • [单选题]肾病综合征并发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
  • 低钠

  • 解析:最常见为低钠、低钾及低钙血症。长期禁盐、纳差,有时腹泻、呕吐及过多应用利尿剂,是低钠、低钾的常见原因(注意:低钠排首位),患儿出现厌食、乏力、精神萎靡,甚至血压下降、休克、惊厥。

  • [单选题]8个月小儿。体检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Ⅱ一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伴固定性。该患儿的诊断是()
  • 房间隔缺损

  • 解析:房间隔缺损的症状随缺损大小而有区别。缺损小的可全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多数患儿在婴幼儿期无明显体征,2~3岁后心脏增大,前胸隆起,扪诊心前区有抬举冲动感,一般无震颤,少数大缺损分流量大者可出现震颤。听诊有以下四个特点:①第1心音亢进,肺动脉第2心音增强。②由于右心室容量增加,收缩时喷射血流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更落后于主动脉瓣,导致宽而不受呼吸影响的第2心音固定分裂。③由于右心室增大,大量的血流通过正常肺动脉瓣时(形成相对狭窄)在左第二肋间近胸骨旁可闻及2~3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④当肺循环血流量超过体循环达l倍以上时,则在胸骨左下第4~5肋间隙处可出现三尖瓣相对狭窄的短促与低频的舒张早中期杂音,吸气时更响,呼气时减弱。随着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第2心音增强,固定性分裂消失,收缩期杂音缩短,舒张期杂音消失,但可出现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

  • [单选题]室间隔缺损时不会出现的改变是()
  • 右房增大

  • 解析:室间隔缺损时除心室增大外,随着肺动脉压力增高,肺血管充血后流向左房的血液相应增加,导致左房也可增大。

  • [单选题]唐氏综合征患儿染色体核型标准型为()
  • 47,XX,+21

  • 解析: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标准型:约占95%,核型为47,XY(XX),+21。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心血管系统题库 内分泌科题库 细胞病理学题库 呼吸系统题库 泌尿生殖科题库 呼吸科题库 内科专业题库 淋巴造血系统题库 电镜室及分子病理室题库 血液科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