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内化为教师的道德品质
题目: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解析:职业道德的教育要求教师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体系,因此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道德品质。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
孔子
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书中,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是"庶"与"富";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因材施教,"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全面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巩固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教学过程,"学一思一行"。故选择A。B选项,"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C选项,苟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化性而起伪",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D选项,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
[单选题]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是( )。
创造性
解析: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
[单选题]5岁的毛毛第一次参观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中的潜水员时,大声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毛毛的认知过程属于( )。
同化
解析:同化是指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通过对图式中有关信息的组织,促进环境中新信息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组织代表着认知机能的内部方面.适应代表认知机能的外部方面。题干中毛毛面对潜水员这一新刺激时,将潜水员整合到已有的消防员的认知结构中,属于同化。
[多选题]材料: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线。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问题:
(1)文章认为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人伦之有周孔"在文中的意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