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低血容量休克

题目:下列能引起肾前性肾衰竭的是()

解析:肾前性肾衰竭多由于出血、脱水、休克等病因引起血容量不足,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等所致心输出量减低,全身性疾病引起血容量减少及肾血管病变,均可导致肾血流的低灌注状态,使肾小球滤过率不能维持正常而引起少尿。故选A。盆腔肿瘤压迫输尿管属于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后性肾衰竭;肾缺血和肾毒素,如大面积烧伤、挤压、脓毒性休克均为肾性肾衰竭。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高动力性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型休克()
  • 感染性休克

  • 解析:高动力性休克最常见于感染性休克,但是感染性休克也可以出现低动力型休克。

  • [单选题]失血性休克的"5P"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 瘫痪paralysis

  • 解析:5P指的是:皮肤苍白、冷汗、虚脱、脉搏细数和呼吸困难,瘫痪不属于5P。

  • [单选题]循环淤血期灌流的特点是()
  • 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 解析:1.休克早期即循环缺血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小动静脉、微动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均处于明显的收缩状态,造成组织少灌少流,严重的缺血、缺氧,其中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作用较微静脉更敏感,故收缩更强烈,因此灌少于流。2.休克期也即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因为持续地收缩而处于越来越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造成乳酸酸中毒及大量局部血管活性物质的堆积。此时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血管开始松弛,而微静脉和小静脉对酸性物质的局部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更强,血管继续收缩,造成了多灌少流,灌多于流。3.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微循环处于不灌不流的状态。4.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微循环处于不灌不流的状态。5.休克期也即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因为持续的收缩而处于越来越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造成乳酸酸中毒及局部大量血管活性物质的堆积。此时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血管开始松弛。而微静脉和小静脉对酸性物质的局部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更强,血管继续收缩,造成了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 [单选题]能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注的指标是()。
  • 精神状态


  • [单选题]宜用回阳救逆治法的是()。
  • 寒厥


  • [单选题]患者男,35岁。汽车撞伤左季肋区4小时。神志模糊,体温37.5℃,脉搏细弱,血压60/40mmHg,全腹压痛,无反跳痛,无尿。初步诊断是()
  • 重度休克

  • 解析:1.双侧股骨干骨折可造成机体的大量失血,且3小时未经处理,出血量很大,结合患者脉搏细弱,血压60/40mmHg,四肢冰冷,无尿等情况来估计,患者属于重度休克,故选C;A、B错误;患者没有感染病史及诱因,故D错;患者的情况为低排高阻型休克,心输出量下降,血管收缩,故E错。2.患者属于重度休克,情况危急,首选的治疗措施应是迅速扩充血容量,同时检测生命指标,维持有效循环,防止不可逆损伤,故选B;静脉用强心药物可加大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故A错;手术应在患者情况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故C错;利尿剂应在血容量补足的前提下应用,否则进一步造成血容量丢失,故D错;抗生素应用于抗感染,可在生命体征稳定后预防性应用,故E错。

  • [单选题]患者男,被1万伏高压电击伤双上肢、双下肢,否认外伤及呼吸心跳停止病史。于伤后16小时就诊。体检发现:患者极度烦躁,心率158次/分,血压90/80mmHg,双上肢肿胀明显,桡动脉搏动微弱,皮温低,尿液呈酱油色。双上肢创面宜立即采取()
  • 切开减压术

  • 解析:双上肢创面急救处理:因创面可能引起炎症,创面压力增高,急需切开引流减压,故选E,随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行具体手术。

  • 推荐下载科目: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题库 重症医学的职业规范题库 危重病人的监测技术、结果解读与综合分析题库 重症胰腺炎题库 心肺脑复苏题库 心律失常题库 休克题库 内分泌监测题库 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题库 肝功能衰竭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