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学记》
题目:"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首先在( )中提出的。
解析:"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等教学思想均出自《学记》。故选择C。A选项,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即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都有重要体现。B选项,《孟子》是"四书"之一。孟子是思孟学派代表人物,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常考知识包括"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真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等。D选项,《劝学》是《荀子》-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14-16周岁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可以不公开审理,而非明确规定禁止)。故选择B。
[单选题]"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解析: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主动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品德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故选择C。
[单选题]( )是课外、校外活动的主体。
学生集体和个人
解析:课外、校外活动具有活动上的自主性。学生是课外、校外活动的主体,课外、校外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下独立开展的。故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