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颈肩痛沿颈神经根放射,咳嗽加重,握力减退

题目:颈椎病神经根型()

解析:5.上颈段脊髓受压表现为颈枕部放射性疼痛,强迫头位,逐渐加重。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引起颅内压增高()。
  • 脑脊液漏

  • 解析:脑水肿和脑梗死后脑水肿引起脑体积增大,脑肿瘤为占位性病变,脑积水使颅内容物增多,故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脑脊液漏使颅内容物减少,导致颅内压降低。

  • [单选题]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肿瘤为()。
  • 颅咽管瘤

  • 解析:颅咽管瘤在儿童期颅内先天肿瘤占第1位。

  • [单选题]有关海绵状血管瘤的叙述和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缺乏特征性改变,诊断价值不大

  • 解析:MRI对海绵状血管瘤脑内病灶诊断价值大,病灶在T1加权显示等信号,T2加权或注射对比剂后呈高信号,且周围有环形低信号带。

  • [单选题]女,40岁,双下肢麻木乏力1年。体检:双下肢肌力Ⅲ级,胸8以下痛、温觉减退。

  • [多选题]患者女性,40岁,劳累后头痛,次日左侧偏瘫,以上肢为重,5天后不能起床。3年来劳动后偶感胸闷、气短,无咳嗽和发热史。多次胸片检查发现双肺各有1.7cm×2.5cm及2.5cm×4cm的结节状阴影。查体:病重面容,嗜睡状态,体温正常,左侧肢体不完全瘫痪,眼底视乳头边界稍模糊。血常规检查提示:WBC(8~12)×109/L,中性85%。MRI检查提示右侧额顶区有3.0cm×2.1cm×2.5cm占位性病灶,周围有环形水肿带。

  • [单选题]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是()
  • 颈内动脉动脉瘤

  • 解析:有关动脉瘤常见部位各家统计资料观点不一,但国内综合统计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最为常见。

  • [单选题]男,28岁,不慎从4米高坠落。当即昏迷约3小时。醒后出现头痛、呕吐,右耳道流血性液体、口向左歪。诊断应考虑()
  • 脑挫伤、颅中窝骨折

  • 解析:脑挫裂伤因受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差别较大。意识障碍受伤当时立即出现,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可长达数日、数周、数月。生命体征改变因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多有脉搏慢强、呼吸慢深、血压增高等库欣反应,晚期,呼吸、循环功能随之衰竭。重症病人的体温常在39℃左右;若下丘脑受损,体温可持续不升或高达40℃以上(中枢性高热)。局灶症与体征:如大脑中央前回损伤,出现对侧肢体抽搐、硬瘫、腱反射增强、巴氏征阳性等;脑挫裂伤若发生在大脑皮质的"静区",即功能区的边缘部位,可无局灶症。脑膜刺激征:由于脑组织和血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病人可有剧烈头痛、颈项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等。一般经5~7天,随出血停止,积血吸收而逐渐减轻。颈项强直于1周左右逐渐消失。头痛、呕吐:头痛症状只有在病人清醒之后才能陈述;如果伤后持续头痛,频繁呕吐,应究其原因,可行CT检查,以明确颅内有无血肿。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各异。CT及MRI检查对脑挫裂伤的诊断有明确意义。颅底结构复杂,一般可依据伤史、皮下淤斑、脑脊液外漏和脑神经损伤等,进行诊断,X线检查意义不大。CT扫描可利用窗宽和窗距的调节清楚显示骨折的部位,有重要价值。颅前窝骨折:眼结膜下出血,眼睑皮下淤斑,鼻或口腔流出血性脑脊液,可并发嗅视神经损伤。颅前窝骨折易引起球结合膜下出血及迟发性眼睑皮下淤血,俗称"熊猫眼"。颅中窝骨折:外耳道流出血性脑脊液,出现同侧面神经瘫痪、耳聋、耳鸣等。颅后窝骨折:逐渐发生耳后、颈枕区皮下淤斑,脑脊液漏至胸锁乳突肌和乳突后皮下,脑神经损伤少见。

  • [单选题]上颈段脊髓肿瘤()
  • 颈痛,活动受限,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

  • 解析:上颈段脊髓受压表现为颈枕部放射性疼痛,强迫头位,逐渐加重。

  • 推荐下载科目: 颅骨肿瘤题库 颅骨先天性疾病题库 颅脑损伤合并症和后遗症题库 继发性颅脑损伤题库 神经外科学综合复习题题库 脊柱和脊髓疾病题库 脑血管疾病题库 神经系统查体题库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题库 颅内肿瘤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