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记》
题目: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解析:《学记》相传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常考内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等。故选择D。A项,《论语》是"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主要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思想外,还有相关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常考内容:教育作用一一"性相近,习相远",庶、富、教;教育目的一一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一一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B项,《大学》是"四书"之一,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常考内容:《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项,《孟子》是"四书"之一。孟子是思孟学派代表人物,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常考知识:"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真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解析: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单选题]按评价功能的不同,评价可以分为( )。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解析:暂无
[单选题]知觉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选择性
解析: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故选择B。A选项,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C选项,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D选项,恒常性,在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单选题]学生长期压抑或者紧张引起的厌食症,进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甚至生理发育延滞,这说明( )。
儿童心理发展对生理成熟的影响
解析:长期压抑和情绪紧张是心理因素,健康水平下降甚至生理发育延缓是生理因素,说明心理因素对生理因素的影响。
[单选题]李老师正在上课,王亮、张宏两位同学却在讲话,于是李老师就过去训斥他们,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们起绰号,称说话声音最大的王亮为"大喇叭",声音有点沙哑的张宏为"破铜锣"。李老师还罚他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站立直至下课。李老师的行为( )。
错误,有违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规范
解析:李老师给学生起绰号,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惩罚两名学生到教室外站立,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规范。
[单选题]某中学上课时,高年级学生李某到教室外喊赵某,说有事让其出去一趟,班主任张某默许了。赵某走出教室后被李某殴打,导致右眼失明。对赵某所受伤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李某和学校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十)项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十条第(一)项规定,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赵某在学校被李某殴打致右眼失明,且是在上课期间,班主任张某未尽自己的工作职责,所以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是李某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