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多发生于交通事故伤
题目:下面关于髋关节后脱位说法错误的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性,30岁,颌面部受击打3小时。口腔检查:下颌颏部软组织红肿,口腔内外未见创口,咬合关系无异常,下颌正位片示下颌颏部正中有骨折线影像。正确的固定方法是()
手术切开骨间固定
解析:颌骨骨折固定的方法目前以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为主流。坚强内固定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颌骨骨折内固定技术,通过运用各种接骨板、螺钉进行骨折内固定。坚强内固定能坚强地抵消影响愈合的各种不良应力,并能维持骨折在正确的位置上直到愈合。坚强内固定效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术后大大减少了颂间固定的时间,甚至可不用颌间固定。因此,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目前已成为颌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单选题]下列哪项措施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不利()
早期离床活动,促进局部血运
[单选题]股骨下1/3骨折,引起远折端移位的主要原因为()
腓肠肌的牵拉
[单选题]男性患者,建筑工人,从3楼坠下,右股骨下端肿胀,疼痛,体检:神志淡漠,股骨下端有成角畸形。应首先予该患者哪项检查()
生命体征检查
[单选题]四肢出血,使用止血带最长不能连续超过()
1小时
[单选题]患者男性青年,因外伤致左前臂骨折,X线:尺骨上1/3骨干骨折并桡骨小头脱位。
[单选题]男性,23岁。高处坠落伤,右侧臀部着地,疼痛伴运动障碍并有休克表现。
[单选题]男性,41岁。搭乘公共汽车时,突然刹车撞击前排座位后感右髋部疼痛,屈曲内收畸形,弹性固定。
解析:患者在乘车时髋部受伤,伤后髋部疼痛,屈曲内收畸形,弹性固定,符合髋部后脱位的临床表现,其他外伤与此相差很远。
[单选题]男,40岁,双下肢被车轮压伤6小时,查体:P115次/分,BP90/60mmHg,股骨干开放性骨折,双下肢多处皮肤撕脱伤。
解析:近年对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术考核越来越多。在此有必要做详细解释。包括清创、骨折复位和软组织修复以及伤口闭合四个部分:(1)清创:即将污染的创口,经过清洗、消毒,然后切除创缘、清除异物,切除坏死和失去活力的组织,使之变成清洁的创口。①清洗:无菌敷料覆盖创口,用无菌刷及肥皂液刷洗患肢2~3次,范围包括创口上、下关节,刷洗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内部一般不刷洗,如污染严重,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可用0.1%活力碘(聚吡咯酮碘)冲洗创口或用纱布浸湿0.1%活力碘敷于创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常规消毒铺巾后行清创术。②切除创缘皮肤1~2mm,皮肤挫伤者应切除失去活力的皮肤。由浅至深清除异物,切除污染和失去活力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对于肌腱、神经和血管,应在尽量切除其污染部分的情况下,保留组织的完整性,以便于修复。清创应彻底,不留死角。③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者,应予切除。若仅污染,则应在彻底切除污染物的情况下,尽量予以保留,对关节的稳定和以后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④骨外膜应尽量保留,以保证骨愈合。⑤骨折端的处理;既要彻底清理干净,又要尽量保持骨的完整性。粉碎性骨折的骨片应仔细加以处理。游离的小骨片可以去除,与周围组织尚有联系的小骨片应予保留,并予复位。大块的骨片,即使已完全游离也不能摘除,以免造成骨缺损,导致骨不连接。应将其用0.1%活力碘浸泡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重新放回原骨折处,以保持骨的连续性。⑥再次清洗:彻底清创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再次冲洗创口及其周围2~3次。然后用0.1%活力碘浸泡或湿敷创口3~5分钟。若创口污染较重,可加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减少厌氧菌感染的机会。再次清洗后应更换手套、敷单及手术器械再继续手术。(2)组织修复①骨折固定:清创后,应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并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将骨折固定。固定方法应以最简单、最快捷为宜。第三度开放性骨折及第二度开放性骨折,清创时间超过伤后6~8小时者,不宜应用内固定,可选用外固定器固定,否则易导致感染。②重要软组织修复: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损伤,应争取在清创时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修复。③创口引流:引流管置于创口内最深处,从正常皮肤处穿出体外,并接一负压引流瓶,于24~48小时后拔除。(3)闭合创口:完全闭合创口,争取一期愈合,是达到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的关键,也是清创术争取达到的主要目的。清创过程完成后,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患肢。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闭合创口的常用方法有:①直接缝合;②减张缝合和植皮术;③延迟闭合;④皮瓣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