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吸水膨胀

题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发挥崩解作用的机制是()

解析: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是一种多用途的非离子型纤维素衍生物,主要用作固体制剂崩解和黏合剂。由于它的粉末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率,故能快速吸水膨胀,用于片剂时,使片剂快速崩解。同时它的粗糙结构与药物和颗粒之间有较大的镶嵌,可明显提高片剂硬度,同时不影响崩解,从而加速药物的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糖浆剂含糖量(g/ml)最低应在()
  • 45%以上


  • [单选题]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分散介质中凝结成混悬液的方法是()
  • 化学凝聚法

  • 解析:混悬液制备的方法有(1)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其中亲水性药物微粒一般与分散介质加液研磨至适宜的分散度,然后加入剩余的液体至全量。疏水性药物应先加润湿剂研匀,再加其他液体研磨,最后加亲水性液体稀释至全量。(2)凝聚法:①化学凝聚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不溶性的药物而制成混悬剂。为了得到较细的微粒,化学反应宜在稀溶液中进行,同时应快速搅拌。②物理凝聚法:主要是指微粒结晶法。即选择适当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物制成饱和溶液,在急速搅拌下缓缓加入另一冷溶剂中,使之迅速析出结晶微粒,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得混悬液。

  • [单选题]关于给药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舌下给药吸收率高,但起效较缓慢

  • 解析:口服给药是指通过口腔摄入药物,主要在胃肠道内吸收而转运至体循环,以全身治疗为目的的给药方式。口服给药是最易为患者所接受的最常用给药途径之一,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疾病和人群,尤其适合于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其中片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剂型。口服给药虽然方便、安全,但易受胃肠生理因素的影响,临床疗效常有较大的波动。舌下给药立即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吸收率高,可达95%,起效较快,几分钟见效。

  • [单选题]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栓剂为固体剂型

  • 解析:制剂按形态分为液体剂型,如溶液剂、注射剂等;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等;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栓剂、糊剂等。形态相同的剂型,其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

  • [多选题]关于微晶纤维素性质的正确表达是()
  • 微晶纤维素是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于黏合剂”使用

    微晶纤维素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Avicel

    微晶纤维素的缩写为MCC

    微晶纤维素是片剂的优良辅料

  • 解析:微晶纤维素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填充剂、“干黏合剂”,片剂中含20%微晶纤维素时有崩解剂的作用。微晶纤维素的缩写为MCC,国外产品商品名为Avicel,是片剂的优良辅料,但不能用于薄膜衣材料。

  • [单选题](二)案例摘要:沉降硫磺30g,硫酸锌30g,樟脑醑250ml,羧甲基纤维素钠5g,甘油100ml蒸馏水加至1000ml。

  • [多选题](三)案例摘要:乙酰水杨酸268g,对乙酰氨基酚136g,咖啡因33.4g,淀粉266g,淀粉浆(15%~17%)85g,滑石粉25g(5%),轻质液体石蜡2.5g,酒石酸2.7g,制成1000片。

  • [多选题](四)案例摘要:处方:水杨酸50g,硬脂酸甘油酯70g,硬脂酸100g,白凡士林120g,液体石蜡100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羟苯乙酯1g,蒸馏水480ml。

  • 推荐下载科目: 药剂学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药物化学与分析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