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
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团第54旅团第110大队伍长富岛健司的口述材料:“我想起了1943年在渤海湾的沿海地带生活的事情。我们如果见了男人的话,就抓过来殴打,残酷地加以杀害。但是见了女人,就要羞辱她。如果她们哀求或反抗的话,就大骂她们‘混蛋,难道不知道为什么让你们活下来吗?’于是拼命地打她们,以致用刺刀将她们杀死。”
然后,教师问:“这段材料能说明什么?”学生答道:“说明日军侵华暴行。”教师补充说:“这是亲历者的口述,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
问题:
(1)该教师引用这段口述史料有哪些作用?(8分)
(2)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口述史料?(8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 )。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条战略目标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等。故选择D。
[单选题]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赫尔巴特和杜威
解析:教育史上存在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其中,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单选题]北京"鸟巢"的设计者主要运用了( )。
创造思维
解析: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单选题]沿着多方面多角度去探寻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 )。
发散思维
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故选择C。A选项,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B选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一题多解"显然符合发散思维的含义。
[多选题]材料:
某教师为“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教学,设计了如下的课后作业:
参观历史博物馆,查阅图书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自拟题目,比较一下古猿、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区别,书面作答。
问题:
(1)指出该教师设计这一课后作业的意图。(8分)
(2)对学生的这一作业应从哪些方面评价?(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