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踌躇
题目:教师在讲解朗读技巧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普通话里的叠韵词,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但其中有一项是不符合要求的,请指出()。
解析:A项,“汹涌”为叠韵词;B项,“踌躇”为双声词;C项,“彷徨”为叠韵词;D项,“窈窕”为叠韵词。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动词的使动用法”这一知识点,下列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解析:A项“怀”:使……归顺。C项“止”:使……停止(使愚公止)。D项“乱”:使……扰乱,“劳”:使……劳累。B项“植”:立,树立,不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故选择B项。
[单选题]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其”的意义,下列学生的笔记中归纳不正确的是()。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其: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
解析:C项,其:代词,“这”。
[单选题]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先是这样介绍该文的体裁:“篇幅比较短小,在生动、形象的故事里隐含着一种规劝或是讽刺的意义。其故事中的人物,多是虚构的,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或其他东西被拟人化。”以上概念描述的是哪种文学体裁?()
寓言
解析:题中概念描述的是寓言。
[单选题]教师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描写中国节日的诗句,然后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③①④②
解析:①选自杜牧的《清明》,是清明节,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或6日。②选自王维的《九月儿日忆山东兄弟》,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③选自王安石的《元日》,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④选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故D项正确,当选。
[单选题]学习《故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师准备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
解析:题干句子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A项,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是借代。B项,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是借代。C项,比喻用法,罐头就是罐头,用它的严密来形容中国的禁锢。D项,“有线”“无线”分别借代“有线班的战士”“无线班的战士”,是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