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阻止余某进入迪吧

题目:某日22时许,客人余某经过某迪吧金属检测安检门时,安检门发出警报,安检保安请余某自觉取下身上金属物件,再次接受检查,余某不愿意,并要强行进入迪吧。保安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告,经民警指导,保安正确的处置是:

解析:A项错误,本题侧重的是余某拒绝检查,与疏散客人并无关系;C项错误,保安无扣押权;D项错误,拒绝检查,尚未确认余某是否可以安全通行,不能让他进入迪吧;B项阻止余某进入迪吧更为合理。故本题选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人脑之所以不同于电脑,一个重要的差别就在于人脑的活动不是单线的,它不会局限在   预设的单一程序中进行。正在从事的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作为一个触点引发偏离正常程   序的心理活动。例如日常生活中翻箱倒柜寻找物品,这一过程中翻寻出的每一件无关的东西都   有可能触发寻找者对往事的回忆,而停止寻找,甚至会忘记寻找目的物的初衷……然而这样的   联想活动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它不在有意识的控制之下,而受着我们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的无   意识的引导,只能用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它的特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机性偶然性

  • 解析:空缺处词语描述的是“这样的联想活动”的特征。对应“不是必然会发生的”“受……无意识的引导”,可知,这样的联想活动具有偶然、不确定的特征。A项的“强迫性”、B项的“程序性”、C项的“丰富性”均与此不符。D项的“随机性”“偶然性”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 [单选题] 近日,某市一商业街出现了一个街头卖艺表演的临时摊点。一名外地中年男子在每天下午人流高峰期,带领两名5-6岁的儿童在路边的人行道上进行杂耍表演。表演时,该男子在旁指导保护,并向过路围观群众讨要钱物,过路群众有的出于同情给予了不同数额的现金,也有的对此表示了担忧和质疑。
  • 如果群众就此首先向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报警,接警员以下做法正确的是:(单选)

  • 向辖区派出所下达处警指令

  • 解析:《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四条规定,“110报警服务台在接到紧急报警时,应当进行先期处置,对公安机关各单位和担负处警任务的民警直接指挥,并可调用装备,对处警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出警时要做到就近出警、分类出警。接警员在了解情况后应向辖区派出所下达处警指令,而不应该直接由刑警大队出警。故本题选C。

  • [单选题]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天,地球半径约为6371千米,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有科学依据的,人可以随着地球自转运动,那么与诗句最吻合的可能是哪个国家的人?
  • 新加坡

  • 解析:地球半径R等于6371千米,地球周长等于2πR,约等于4万千米,也就是“八万里”。根据地球自转的情况,要“日行八万里”,只需要在赤道附近即可。四个选项当中,新加坡离赤道最近,当选。故本题选C。

  • [单选题] A市某娱乐公司即将邀请众多歌手举办一场演唱会,为保证演唱会的安全举行,市公安局领导安排你负责此项工作,要求组织一些人员认真筹备,务必做好落实。
  • 为确保活动安全,娱乐公司提交一份工作方案请你审核,请问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在你审核的范围内?( )(单选)

  • 前来参演歌手×人,分别是张×、郑×、古×、胡×……共计10人,住宿酒店为××××大酒店,安保人员共计×名,其中歌手自带安保人员×名,公司配备安保人员×名

  • 解析:根据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第6条的规定,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制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包括下列内容:①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组织方式;②安全工作人员的数量、任务分配和识别标志;③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措施;④活动场所可容纳的人员数量以及活动预计参加人数;⑤治安缓冲区域的设定及其标识;⑥入场人员的票证查验和安全检查措施;⑦车辆停放、疏导措施;⑧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导措施;⑨应急救援预案。D项演出歌手、住宿地点及安保人员数量与活动安全无关,不在审核范围之内。故本题选D。

  • [单选题]人民警察的义务是基于人民警察的职务关系而产生的,因而承担和履行义务的主体具有( )。   只有人民警察才是这些义务的承受主体。
  • 特定性

  • 解析:人民警察的义务是基于人民警察的职务关系而产生的,因而承担和履行义务的主体具有特定性。故本题选C。

  • [单选题]①不敢、不愿批评的人,千般托词,归结一点:为私心所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   ②利益关联错综,人际关系复杂,圆润一点,中庸一些,和和气气,皆大欢喜   ③有人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谁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④
  • ③②⑤①④

  • 解析:④以“正如”开头,属于举例的内容,作为文段的首句不恰当,排除A、C。⑤中“殊不知”是对③中“有人说”观点的反驳,①、④均提到“批评”,应紧密相连。五句顺序应为③②⑤①④。故本题选D。

  •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