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大教学论》
题目: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教学思想上,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从其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在教学组织上,他在该书中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教育论》是斯宾塞的代表作,《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关于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考生要掌握以下要点:①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家,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代表著作是《大教学论》(1632年),这本书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②夸美纽斯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③夸美纽斯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直观性教学原则;④夸美纽斯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⑤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考试大纲要求“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从历年真题来看,考查过的教育家包括孔予、昆体良、培根、夸美纽斯、卢梭、康德、洛克、赫尔巴特、斯宾塞、布卢姆、布鲁纳、巴班斯基等,常考著作为《学记》。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简述教学实施的原则。
[单选题]下列有关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正确的有( )。①对家庭教育环境中不适应亲子关系或者病理现象的消除②自我概念,自我认知的改变⑧对问题行为做肯定的评价④对问题行为做否定的评价⑤培养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弱化脆弱的性格⑥发展的,预防的矫治,适应行为的再学习
4条
解析:对问题行为的矫正包括,①对家庭教育环境中不适应亲子关系或者病理现象的消除;②自我概念,自我认知的改变;⑧培养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弱化脆弱的性格;④适应行为再学习;⑤发展的,预防的矫治。故选择B。
[多选题]案例:
王老师在上《美术摄影——发现美的形象》一课时,因为缺少摄影器材,所以在讲解完摄影艺术的基本造型语言之后,分析了点、线、面在构图中给人的感觉。让学生运用构图、黄金分割的知识来分析一些经典的照片。接下来,用手机以《镜头中的校园》为题,在学校的长廊和花园中进行拍摄,然后互相传看,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分析在构图上的优点和缺点。
问题:王老师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得是否合理?分析案例并说明你的理由。
[单选题]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 )。
遗传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能动性。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故选择A。B项,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C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项,个体主观能动性,即个体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作用和能动反映。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即学生个性倾向,是主观能动性在心理学中的体现。
[单选题]提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方法的是( )。
杜威
解析:杜威的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多选题]材料:
当今世界已然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高度发达及其与人的高度融合,产生了爆炸式增长和高度复杂化的数据集合。这些规模超乎想象的,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当下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大数据,具有体量浩大、模式繁多,生成快速、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的特点。这种全面、多源的大数据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已引起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大数据正在成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发展战略,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在社会治理创新实践领域,大数据的全数据分析功能正在为治理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支撑。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思维视角,通过把大数据及其背后的相关性联系,人们完全能够据此做出正确的决定。《纽约时报》在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尤其是"物联网"的兴起,人们与感应器、显示屏等数据收集设备的日常交流不可避免,以至于有人预言,感应器和互联网连接也在将"沉默的"设备转变为强大的预测和猜测设备,它们收集的数据可以与来自其他设备和数据库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成果,这些成果的价值可能远远高于那些生成基础数据的设备的价值。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创造网络大数据的同时,人们也被网络大数据所改造。大数据正在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尽管大数据存在着隐私安全、数据获取、数据准确性、数据利用与监管等问题,在目前社会治理实践领域,大数据不仅是人们治理社会的技术路径,还是人们治理改造的可能对象,尚存在理论纷争和现实困境,但是大数据正在毋庸置疑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视野,并将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社会的大数据化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系统化等方面提供了更具技术性的支持。社会道德治理创新是一个观念变革、政策选择,政策实施与检测的完整体系,其中大数据承担了数据挖掘、政策支撑、技术实施等功能。大数据管理及其应用的现状表明,通过掌握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可以有效地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透明化、治理行为的数据化。重视大数据资源发掘和技术应用,以大数据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要求。(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社会道德治理创新的伦理形态》)
问题:
(1)请简要概括文章画线句"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表达的意思。(4分)
(2)在促进社会治理上,文章认为大数据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单选题]依存型学生适合哪种学习方式( )。
合作学习
解析:依存型学生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故选择B。A选项,自主学习,独立型学生适合自主学习方式。C选项,反思学习,冲动型学生适合反思学习方式。D选项,探究学习,沉思型学生适合探究学习方式。
[单选题]学者( )的( )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
解析:科尔伯格认为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