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总目标中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内累计认识40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题目:某教师在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发现里面有很多数字需要重点识记,于是进行了简单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解析:总目标中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内累计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阅读《安塞腰鼓》课堂实录(片段),回答问题。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来到黄土高原,去欣赏独具风味的安塞腰鼓。好,一起来朗读下,好吗?看!(生齐朗读)师(板书):安塞腰鼓上联:听关西汉子抡大锤敲响安塞震天鼓师:听同学们读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和豪迈,我作了个上联:听关西汉子抡大锤敲响安塞震天鼓,希望同学们在一会儿的学习中能够有所感悟。请同学们交流预习三分钟。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解析: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单选题]某教师布置了一项教学任务“生活见闻与感悟”,每逢寒暑假或黄金周,她总会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假期的见闻和自己的感悟,事情无论大小,文字无论多少,只要是真实的见闻和发自内心的感受和认识就行。天长日久,学生养成了用心观察、勤于记录的习惯。对于这种作业形式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需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集体活动
解析:并不需要组织课外的集体活动,而是可以单独进行。
[单选题]以下某教师对7~9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学会修改别人的作文,使其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单选题]某版教科书在《济南的冬天》一文课后有一段对老舍先生的介绍,这属于教科书中的什么系统?()
知识系统
解析: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系统主要有:关于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的知识;关于语言的知识:关于文体的知识和文学知识等。题目中的关于老舍先生的介绍属于文学知识的范畴。
[单选题]阅读下面一段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生:有!师:什么鱼啊?生:娃娃鱼。师:啊,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们看到过没有?生(齐):没有。师:这说明什么问题?书上怎么说?生:说明闰土见多识广。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师:对了。我们以后可以到闰土的家乡去看看,大概总会看到这种跳鱼的吧。还有什么问题?以下对这段教学实录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跳鱼有脚"是教科书中一个细枝末节.在教学中完全不必要拿出来讨论
解析:学生有好奇心,有好奇心而发问是求知欲的一种表现。"跳鱼有脚"虽然是教学书中一个细枝末节,虽然这个问题提得有些幼稚,但反映了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的实际状况,使学生的思维流向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需要。如果轻率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势必会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能轻率地否定、逃避学生的问题,而是要学会巧妙使用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将学生的思维导入"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