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患儿男,每次持续1周,无口干、眼干症状,哪项是错误的()理疗
多饮水、按摩腺体,保持口腔卫生,即剜除术
术中可行冷冻活组织检查此患儿双腮腺反复肿胀3年,儿童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逆行性感染,B是最佳处理方法,
- 腮腺扪诊的正确方法为()患者,女,58岁。右耳垂下无痛性肿块逐渐缓慢长大7年。触诊肿块界线清楚、活动,约5cm×4cm×3cm大小,表面结节状,中等硬度,与皮肤无粘连。双手合诊
以示、中、无名指3指平触为宜#
以示、中、无名
- 腮腺多形性腺瘤切除术应采取()涎石病90%以上发生于()肿瘤及周围部分腮腺组织切除,不保留面神经
沿包膜摘除肿瘤,保留面神经
深叶肿瘤应切除肿瘤及全腮腺,不保留面神经
浅叶肿瘤切除肿瘤及腮腺浅叶,保留面神经#
包
- 腮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患者,女,58岁。右耳垂下无痛性肿块逐渐缓慢长大7年。触诊肿块界线清楚、活动,约5cm×4cm×3cm大小,表面结节状,中等硬度,与皮肤无粘连。肌上皮瘤
多形性腺瘤#
神经纤维瘤
腺瘤
腺淋巴瘤B
- 界限清楚,常无自觉症状,表面结节状,质中等硬度,周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弹性感,因此C错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可能是恶性肿瘤
- 30岁。左腭部肿块2年,渐增大,表面部分呈浅蓝色,进食时症状加重。最可能的原因是()海绵状血管瘤
黏液囊肿
黏膜表皮样癌#
多形性腺瘤
炎症右侧急性下颌下腺炎
右侧下颌下间隙感染
术后血肿形成
舌下腺切除术中误扎右
- 根据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行径,颌下区的手术切口应()患者男,26岁。左下颌下区肿块2年,肿块时大时小,进食时局部明显胀痛感。A.平齐下颌骨下缘B.高于下颌骨下缘0.5cm左右C.低于下颌骨下缘1.5~2cmD.低于下颌骨下缘0.5~1cm
- 自儿童期发病,可迁延到成人的是()涎石病最好发于()A.慢性复发性腮腺炎B.急性化脓性腮腺炎C.涎瘘D.唾液腺良性肥大E.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腭腺
唇腺
舌下腺
下颌下腺#
腮腺
- 渐增大,无结节,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于腮腺者居多。高分化者常呈无痛性肿块,边界可清或不清,所以C正确。多形性腺瘤没有表面浅蓝色的特征表现,故排除D。黏液囊肿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肿位于黏膜下,故呈半透明、浅蓝
- 关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腮腺扪诊的正确方法为()压迫腺体可从导管口流出"雪花样"唾液
发生于儿童者极少自愈#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迁延未愈而来
全身症状不明显
涎腺造影可见末
- 患者,男,32岁。进食时左侧下颌下区肿胀、疼痛,进食后数小时方可逐渐消退。检查:左侧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处红肿,导管呈条索状,轻压腺体导管口有少量脓液流出。随着年龄增长间歇期延长、发作期缩短的是()E急性化脓性腮
- 45岁。右耳垂下肿物5年,生长缓慢,表面呈结节状,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呈球状或椭圆形,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男性中老年人。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肿块有时大时小消长史,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 30岁。左腭部肿块2年,渐增大,无症状。最可能的诊断是()以耳垂为中心结节样肿块首先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
黏液囊肿
黏膜表皮样癌#
多形性腺瘤
炎症腮腺混合瘤#
脂肪瘤
耳下淋巴结
皮脂腺囊肿
神经鞘瘤黏液表皮样
- 下颌下腺炎常见的原因是()自儿童期发病,可迁延到成人的是()牙槽脓肿
冠周炎
血源性感染
结石阻塞导管#
淋巴结炎A.慢性复发性腮腺炎B.急性化脓性腮腺炎C.涎瘘D.唾液腺良性肥大E.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 患者,男,32岁。进食时左侧下颌下区肿胀、疼痛,进食后数小时方可逐渐消退。检查:左侧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处红肿,导管呈条索状,轻压腺体导管口有少量脓液流出。随着年龄增长间歇期延长、发作期缩短的是()E急性化脓性腮
- 54岁。口眼干燥多年,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Schirmer试验腹部大手术后易发的是()0.5%甲基纤维素滴眼
经常用液体湿润口腔
积极防治龋病
中医药治疗
切除腮腺,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征
- 患者男,抗感染治疗可控制。平常口内有时有咸味液体流出。检查腮腺导管口有少量分泌,表面结节状,中等硬度,与皮肤无粘连。导管冲洗
急性发作时全身抗感染治疗
维生素C含服
按摩腮腺腺体帮助排唾液
腮腺切除术#D此患者
- 腮腺手术中寻找面神经颊支的标志是()以耳垂为中心结节样肿块首先考虑为()耳屏前
腮腺导管#
腮腺上前缘
腮腺前缘
腮腺上缘腮腺混合瘤#
脂肪瘤
耳下淋巴结
皮脂腺囊肿
神经鞘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