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知识是人们对()和社会认识和描述的总和。()不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辨类就是分析图书()复分表也称()类目表反映的是一种()我国远在()时代就有了图书.19世纪末,“图书馆”由日本传入我国,1896年由中
- 分类目录根据()所采用的图书分类法组织而成的目录。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加快完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业务规范化建设,开展,加强分类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汉代刘向、刘歆父
- 卡片式目录是以国际标准规格()的纸质卡片为载体的技术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特点()主题法强调的是()归类就是确定()具体图书所应归入的恰当的门类。详表是整个分类法的()文献著录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
- 目录组织在机读目录内()编目工作质量管理包括()图书馆的服务效益主要体现在()《公共图书馆宣言》是由()组织制定的。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是为贯彻落实党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
- 缩微目录要用()技术下列不属于文献四要素的是()图书分类的要求()下列属于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有()2011年7月,我省启动了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建成后的辽宁省图书馆面积为()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
- 主题标引要依据一定的()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特点()目录组织在机读目录内()基本级次属于()著录级次文献流通率指用于公开借阅的书库和阅览室的文献被用户借阅的数量所占的()文献源资源布局模式主要有()国际图
- 分类标引要依据一定的()信息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的诗句以下哪种类型图书馆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补充形式()下列属于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有()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提供______服务。()A、类目表
B、分类表#
- 标目法要()()不属于图书分类标准图书内容方面的属性()不属于图书馆的工作程序文献源资源布局模式主要有()()不属于图书馆信息网络资源基本类型A、描述文献
B、选择统一标目#
C、整理文献
D、分析文献A、体
- 著录法属于()著录项目用于揭示文献()()属于图书馆的工作对象从什么时候开始,岗位责任制被逐步引入图书馆,并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按使用对象编制的目录称()。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电子文献年入藏量分别
- ()不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类目表反映的是一种()分类标引要依据一定的()著录规则必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公开阅览,公共使用”,社会科学,综合性图书;#
B、综合性图书,马列主义、毛泽
- 关于“严重心理问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哪项不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网上一次信息的主要组织方法有()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原则包括()服务效能是指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中体
- 类目表反映的是一种()图书馆工作评估的级次不包括()分类标引要依据一定的()卡片式目录是以国际标准规格()的纸质卡片为载体的技术我国古代图书馆先后有府、宫、阁、观、院、斋、楼等称谓,一般又通称为()《
- 文献编目通常只编()图书馆研究方法不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A、书店目录
B、图书目录
C、图书馆目录#
D、博物馆藏书书目录A、哲学方法
B、通用研究方法
C、图
- 数字技术在出版界的应用,也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出版发行业的运用模式,为出版发行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图书馆研究进展与变化主要表现不包括()A、数字出版#
B、数字图书馆
C、电子书目
D、读秀学术
- 基本大类是图书分类表中首先区分出来的()类目文化部决定从1989年开始,每年()月的最后一周为“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依据同类书分编的先后次序确定的书次号,称之为:()A、第一级#
B、第二级
C、第三级
D、
- 复分表也称()《中图法》的索引是按《中图法》中类名及类目相关概念名称字顺查找的()的工具,使《中图法》在一定成度上具有主题表的功能。一般图书馆计算机系统都由以下子系统组成()A、详表
B、简表
C、共同区分
- 详表是整个分类法的()编类就是根据学科体系(或其他体系),结合图书情况,编列()基本大类是图书分类表中首先区分出来的()类目主题标引要依据一定的()我国古代图书馆先后有府、宫、阁、观、院、斋、楼等称谓,
- 基本大类是图书分类表中首先区分出来的()类目主题法强调的是()类目表反映的是一种()缩微目录要用()技术()不属于图书馆的工作程序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领域()A、第一
- 归类就是确定()具体图书所应归入的恰当的门类。()不属于图书分类标准图书内容方面的属性著录项目用于揭示文献()图书馆研究方法不包括()图书馆情报服务有()主题标引文献不包括()2008年10月,()在中国图
- 辨类就是分析图书()图书分类法强调的是()()属于特藏目录图书分类的要求()1918年9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过图书管理员工作。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分别在图书到馆()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1949—1957年,新
- 编类就是根据学科体系(或其他体系),结合图书情况,编列()知识是人们对()和社会认识和描述的总和。图书馆的读者按其管理方式一般分为()文献流通率指用于公开借阅的书库和阅览室的文献被用户借阅的数量所占的(
- 图书分类法不包括()图书分类是专指()(包括图书及其他文献资料)分类。()不属于图书馆的工作程序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不包括()根据1994年IFLA/UNESCO《公共图书馆宣言》,人类根本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智者在社会中行
- 主题法强调的是()印刷术的发明,()图书成为书籍主流.中国古代七分法的代表作是()。我国现存的一部类书是(),全书共1万卷。A、主题的标引#
B、主题的深化
C、主题的拓展
D、主题的总结A、印刷型#
B、竹简型
C、
- ()不属于图书分类标准图书内容方面的属性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包括()数据库建设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图书馆来说,数据库建设主要有()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文献源资源布局模式主要有()联合国
- 图书分类法强调的是()基本级次属于()著录级次图书馆的一般属性主要不包括()将文献按内容划分成若干专题,然后分别按专题组织藏书,这种排架方法属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以
- 图书分类是专指()(包括图书及其他文献资料)分类。文献著录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著录规则必须()著录项目用于揭示文献()图书馆的目录分为()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
- 然后分别按专题组织藏书,这种排架方法属于()。当今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不仅有印刷型文献,而且有各种电子出版物,不仅有为图书馆“拥有”的实体馆藏,而且有并非图书馆所有,但需要时可以便捷地为图书馆所用的
- 是世界第一部全国性公共图书馆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并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研究进展与变化主要表现不包括()()不属于图书馆信息网络资源基本类型网上一次信息的主要组织方法有()目前,在我国图书界应用较广,
- 建立高效率的图书-----情报服务体系要()1918年9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过图书管理员工作。图书分类法的简表是()。A、加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B、资源数字化#
C、实现共建共享#
D、优质文明服务A、毛泽东#
B、
- 不属于一般图书馆计算机系统的子系统()我国现在最大的图书馆是(),其前身京师图书馆于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放。A、采访子系统
B、编目子系统
C、流通子系统
D、检索子系统#A、国家图书馆#
B、上海图书馆
C
- 辨类就是分析图书()图书馆网按历史发展特点和现代技术应用情况可分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领域()图书馆阅览室一般设有普通阅览室、专门阅览室和参考研究室3种类型,()不
- 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特点()类目之间要显示出彼此的关系()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初。1904年3月,()的建立,是我国第一所以图书馆命名的近代公共图书馆。我国现在最大的图书馆是(),其前身京师图
- 主题法强调的是()基本大类是图书分类表中首先区分出来的()类目卡片式目录是以国际标准规格()的纸质卡片为载体的技术印刷术的发明,()图书成为书籍主流.以下哪个图书馆不属于公共性图书馆类型的国家图书馆()
- ()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点图书馆的服务效益主要体现在()2008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立了以“服务人口”为主要依据划定大、中、小型图书馆的原则,其中,大型图书馆的服务人口应达到()万以上。省级馆、
- 我国古代图书馆先后有府、宫、阁、观、院、斋、楼等称谓,一般又通称为()数据库建设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图书馆来说,数据库建设主要有()和特色数据库建设。A、图书馆
B、藏书楼#
C、书房
D、藏书阁A
- 分类法是文献分类的依据,是组织藏书的工具。我国最常用的分类法有()文化部于2011年1月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将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确定为: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
- 信息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的诗句图书馆的一般属性主要不包括()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评估指标包括()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体系结构中,Z代表()。下列属于国家图书馆类型的有()A、李中#
B、李白
C
- 将图书馆划分为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等是按照那种标准划分的()1967年,国际少年儿童读物学生会把每年的()定为“国际儿童阅读日”。中国近代最早冲破四分法体系而编
- 图书馆工作研究的内容不包括()辑录古籍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借寻检、征引、校勘和辑佚文献的工具书是()。A、藏书建设
B、文献分类与标引
C、读者工作
D、学术报告#A、辞书
B、类书#
C、
- 知识是人们对()和社会认识和描述的总和。19世纪末,“图书馆”由日本传入我国,1896年由中国留学生带入中国().在我国,将图书馆划分为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