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当列车运行速度(km/h)为:160<v≤200时,接触网综合张力(kN)为()。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小于()m高铁车站正线及到发进路上的道岔宜采用(),道岔轨型应与正线和到发线的轨
- 高速铁路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及以上道岔。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200km/h及以下铁路应不小于()m。作业通道宽度应不小于()m。钢轨伸缩调
- 当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大于()时,宜铺设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正线应采用()碎石道砟。进站信号机应设在距进站最外方道岔尖轨尖端(顺向为警冲标)不小于()m的地点。A、35‰
B、30‰#
C、20‰特级#
一级
二
- 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5‰。新建300km/h及以上铁路、长度超过()km的隧道及隧道群地段,可采用无砟轨道。数据通信网应为()等信息系统和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应急通信、GPRS、
- 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5‰。A、35‰
B、30‰#
C、20‰
- 铁路线路分为()、站线、段管线、岔线、安全线及避难线。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等)。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200k
- 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小于()m铁路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作业门应有警示()。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等)。进站信号机应设
- 高速铁路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不应大于30‰。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200km/h以上铁路无砟轨道桥面应不小于()m。桥长超过3km时,应每隔约()km(单侧约
- 高速铁路最大曲线半径为()。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等级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A、30000m
B、12000m#
C、10000m资历
资格
资质#
- 当列车运行速度(km/h)为:200<v≤300时,接触网综合张力(kN)为()。A、35~45
B、40~45#
C、40~50
- 登乘机车、动车组列车或其他旅客列车尾部对线路全面检查,()不少于一次。新建300km/h及以上铁路、长度超过()km的隧道及隧道群地段,可采用无砟轨道。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在通信、信号机房,设
- 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检查,()不少于一次;对其他供电设备定期检查。()是指运用动作幅度上的收紧与伸展来加强动作间的对比。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正线钢轨应采用()m长定尺的60kg/m钢轨。A
- 对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复测、限界检查,()不少于一次。A、每五年#
B、每三年
C、每两年
- 技术复杂及重要的桥梁、隧道检定,()不少于一次。钢轨伸缩调节器应铺在(),避免与竖曲线重叠。A、每五年
B、每八年
C、每十年#直线#
曲线
坡道
- 安全线与其他线路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A、5500mm
B、5300mm
C、5000mm#
- 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250km/h及以上区段双线不应小于()m,单线不应小于1.5m。铁路桥梁作业通道和隧道内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应急照明和通信以及其他相
- 站内正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300km/h<v≤350km/h线间最小距离(mm)为:()铁路桥梁作业通道和隧道内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应急照明和通信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设置等应符合有关()规定。新建300km/h
- 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路基应避免()。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
- 站内正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250km/h<v≤300km/h线间最小距离(mm)为:()()是指运用动作幅度上的收紧与伸展来加强动作间的对比。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技术规章编号:TG/01-2014)自
- 站内正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v≤250km/h线间最小距离(mm)为:()安全线与其他线路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A、5000mm
B、4800mm
C、4600mm#A、5500mm
B、5300
- 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数据通信网应为()等信息系统和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应急通信、GPRS、旅客服务等业务提供承载平台。区间及站内两
- 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300km/h<v≤350km/h线间最小距离(mm)为:()铁路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作业门应有警示()。进站信号机应设在距进站最外方道岔尖轨尖端(顺向为警冲
- 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250km/h<v≤300km/h线间最小距离(mm)为:()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当列车运行速度(
- 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200km/h<v≤250km/h线间最小距离(mm)为:()高铁车站正线及到发进路上的道岔宜采用(),道岔轨型应与正线和到发线的轨型相同。A、5500mm
B、5000
- ()客货共线铁路有关货运技术设备的要求参照本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执行。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正线钢轨应采用()m长定尺的60kg/m钢轨。道岔应保持良好状态,道岔各零部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适用于()及以上的铁路和()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是指运用动作幅度上的收紧与伸展来加强动作间的对比。道岔应保持良好状态,道岔各零部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
- ()及以上铁路应建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三网合一”的精密测量控制网。桥梁墩台基础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满足()要求。A、160km/h
B、200km/h#
C、250km/h抗冲击
抗冲刷#
抗冲洗
- 列车司机在列车运行中,应做到列尾装置必须全程运转,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新建300km/h及以上铁路、长度超过()km的隧道及隧道群地段,可采用无砟轨道。铁路的基本建
- 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列车最后第二、三辆不得连续关门。()隧道断面面积应满足旅客()要求,衬砌、洞门结构、洞口仰坡、轨下基础应安全稳定,并具备良好的防排水系统。铁路通信网是覆盖铁路的统一、完整的专用
- 单机挂车时,需挂列尾装置。()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不断提高运输能力。高速铁路区间正线的最大
- ()及以下的电线路(包括通信线路、广播电视线路等)不得跨越接触网,应由地下穿过线路。A、10KV
B、25KV
C、35KV#
- 安全线与其他线路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A、5500mm
B、5300mm
C、5000mm#
- 路基应避免()。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正线应采用()碎石道砟。高铁道岔应铺设在直线上,正线道岔不得与()重叠。当列车运行速度(km/h)为:200<v≤300时,接触网综合张力(kN)为()。当列车运行速度(km/h)为:300
- 铁路局应根据本规程规定的原则,结合管内具体条件,制定普速铁路《站细》。()铁路桥梁作业通道和隧道内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应急照明和通信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设置等应符合有关()规定。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的机
- 设有接触网的线路上,特殊情况下可以攀登车顶及在车辆装载的货物之上作业。()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正线钢轨应采用()m长定尺的60kg/m钢轨。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
- 作业通道宽度应不小于()m。数据通信网应为()等信息系统和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应急通信、GPRS、旅客服务等业务提供承载平台。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
- 车辆应有识别的标记:路徽、车型、车号、制造厂名及日期、定期修理的日期及处所、自重、载重、容积、换长等。()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正线应采用()碎石道砟。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
-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4m。()()客货共线铁路有关货运技术设备的要求参照本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执行。动车组以外的列车中相
- 车站根据业务性质、运量大小及技术作业的需要,设置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简称货物列车列尾装置)主机的维修、检测设备等。()新建300km/h及以上铁路、长度超过()km的隧道及隧道群地段,可采用无砟轨道。铁路
- ()是指运用动作幅度上的收紧与伸展来加强动作间的对比。桥上通过重型铁路救援起重机前,应进行()检算。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8号及以上道岔。接触网短时(5min)最